-
脱发难题有新招:振东制药达霏欣推出“内服外治”方案,助力毛囊新生
发布时间:2025/07/24
近年来,随着生活压力加剧、作息不规律及环境因素影响,脱发、白发问题呈现年轻化趋势,成为困扰现代人的普遍健康难题。面对庞大的市场需求,传统单一治疗手段逐渐显露出局限性。近日,专注毛发健康领域22年的达...
-
“大健康”中医药技术壁垒下,振东制药靠“一问一答”成功破局
发布时间:2025/06/26
6月17日,中国药理学会党委书记杜冠华率专家团队赴振东制药开展专项技术对接,全国学会服务地方产业发展项目正式启动。此次会议聚焦中药现代化研发重难点,诚邀全国中医药专家共同讨论“大健康”新时代背景下传统药...
-
振东出题,专家解题:“大健康”背景 下,振东制药率先“破冰”!
发布时间:2025/06/25
6月17日,全国学会服务地方产业发展试点项目正式落地山西。该项目由中国科协主导,振东制药协办,研发总裁游蓉丽主持。旨在通过嫁接全国学会的学术资源助力山西地区药企实现技术升级,推动当地中医药企业集群全面...
-
振东集团资助范围辐射全国,形成”爱出者爱返”的闭环
发布时间:2025/06/11
在商业与公益的天平上,山西振东健康产业集团选择了后者——即便负债也要坚持的”变态慈善”。这家从太行山走出的民营企业,用32年时间构建起一套独特的公益生态系统,累计捐赠超10亿元,将”与民同...
-
“酷”大脑研究的扭曲观念扼杀了心理治疗
发布时间:2020/03/31
‘对于人类的每一个问题,总是存在着众所周知的解决方案-简洁,合理和错误。” 人类从来没有遇到过比了解我们自己的人性更复杂的问题。而且,不乏任何试图探究其深度的简洁,合理和错误的答案。 在我职业生...
-
SpaceX赢得NASA合同,使用新型Dragon XL工艺将货物运送到月球网关
发布时间:2020/03/31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挖掘出一种尚未建造的SpaceX货运飞船,用于向尚未发射的绕月轨道前哨基地运送补给品。 SpaceX的机器人Dragon XL是其主力Dragon太空船的圆柱形超大型版本,将作为第一批从NASA获得...
-
Spaces应用程序使人们可以参加VR中的Zoom会议
发布时间:2020/03/30
一个名为Spaces的新PC VR应用程序使用户可以从VR内部加入Zoom会议和其他视频通话。 该应用是根据最近发生的COVID-19大流行而开发的,该大流行已经使世界各地许多人在家中工作并使用诸如Zoom之类的虚拟会议...
-
汇盈医疗声称其AI可以从CT扫描中检测冠状病毒,准确率达96%
发布时间:2020/03/30
总部位于中国惠州的医疗设备公司慧英医疗声称已开发出一种AI成像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使用CT胸部扫描来检测COVID-19的存在。该公司断言,如果不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COVID-19的标准测试方法),...
【春光无限看阜阳】一根芦笋的“跨江”之行――脱贫攻坚调研(一)
发布时间:2020/04/22 新闻 浏览次数:592
央广网阜阳颍上4月22日消息(记者赵家慧)如果是5年前,你问安徽颍上县西三十铺镇余塘村的村民们,“你知道芦笋吗?”他们一定会摇摇头答,“那是个啥?听都没听过。”而如今,这里的村民都对这种长着绿色嫩茎,头上顶着紫色鳞芽的植物十分熟悉,因为它带着这方土地走上了致富“快车道”。
芦笋被誉为“世界十大名菜”之一,由于其热量低且富含组织蛋白,它一直是餐桌的“贵族”,在一线城市销量很好。加上富含叶酸、核酸、硒等微量元素,更是世界公认的蔬菜抗癌之王,而其种植地多在长江以南。
颍上人滕传林、李贺起早年在上海崇明岛从事芦笋种植,掌握了各种种植“小窍门”,并开拓了良好的市场。2015年,通过招商引资,两人回到家乡。经过考察和试种后,滕传林和李贺起发现,“这里位于阜颍河南岸,水质、土壤和地形都适合种芦笋。”于是,两人还乡创业,成立了安徽起林芦笋有限公司。小小芦笋正式“渡江”,开始“大展神通”。
“余塘村这里原来就种点玉米、小麦,即便是丰年,利润每亩也就800元。”西三十铺镇党委书记江腾告诉记者,阜阳作为农业大市,各地都在探索农业结构调整,希望发展高附加值特色农业。
公司流转了500亩土地进行种植。“大棚种植是一次投入、多年受益,第二年就可以采摘。每年每亩常产可达4000—6000斤,每亩年产值2万元以上,经济效益非常可观。”江腾解释道,芦笋种植作为一种劳动密集性产业,可解决大量劳动力就业。张电英老人从种植园一建好就在这里工作,“做做采摘,打包一下,每天能有60块钱,夏天高峰期的时候一天有90块。”
“最开始,政府作出担保,老百姓才敢放心种。”西三十镇采取“政府+保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作社)+贫困户”四位一体来推进扶贫芦笋基地精准扶贫工作,利用长丰县对接颍上县帮扶资金282万元,通过土地入股、资金入股、园区务工合作的形式,帮助26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脱贫。目前,西三十铺镇芦笋种植已经形成稳定的市场,种植技术也已基本成型。
江腾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产业分红235户,每户带资入股12000元,每年可获1720-1920元的分红。土地入股14户,每亩年分红也有1200元。”
疫情尚未解除,全国产业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西三十铺镇党委委员李文庆告诉记者,疫情对当地芦笋种植业的影响不大,“芦笋有3个月的休眠期,可以调节大棚温度以延长出棚时间。”由于公司积累了稳定的客户,产品供不应求,“主要是销往杭州、合肥、阜阳的蔬菜批发市场。”
2018年3月,通过以商招商,传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4家蔬菜种植企业入驻镇里,在余塘村北部一期流转了360亩土地,扩大了西三十铺芦笋种植面积,全镇芦笋种植面积总面积近2000多亩,形成稳定的芦笋产业。
2019年带动脱贫户83户,连续三年每年每户可分红1840元;解决本地劳动力就业36人,其中带动贫困户8户稳定脱贫;土地入股分红贫困户25户,户均增收2100元。
疫情防控期间,西三十铺镇坚持疫情防控与农业生产“两手抓、两手硬”,帮助农业经营主体解决实际困难,提供防控物资,协商用工,促进特色种植扶贫基地尽早复工复产,“当地村民提供了稳定的劳动力来源。防疫工作做到位了,人手不愁。”
2020,西三十铺镇以全县产业项目建设年为契机,在芦笋种植基础上,扩大种植葡萄、有机花菜、娃娃菜、黄花菜、西瓜、桑果种植面积,打造“万亩蔬果产业园”,实现全镇贫困人口全面同步进入小康。
一根根娇嫩的芦笋过了江,用了5年时间在皖北大地上扎牢了根,正迸发出蓬勃的致富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