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联系电话:185 8888 888

新闻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病毒最终一定会被击败”
  • “酷”大脑研究的扭曲观念扼杀了心理治疗

    “酷”大脑研究的扭曲观念扼杀了心理治疗

    发布时间:2020/03/31

      ‘对于人类的每一个问题,总是存在着众所周知的解决方案-简洁,合理和错误。” 人类从来没有遇到过比了解我们自己的人性更复杂的问题。而且,不乏任何试图探究其深度的简洁,合理和错误的答案。 在我职业生...

  • SpaceX赢得NASA合同,使用新型Dragon XL工艺将货物运送到月球网关

    SpaceX赢得NASA合同,使用新型Dragon XL工艺将货物运送到月球网关

    发布时间:2020/03/31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挖掘出一种尚未建造的SpaceX货运飞船,用于向尚未发射的绕月轨道前哨基地运送补给品。 SpaceX的机器人Dragon XL是其主力Dragon太空船的圆柱形超大型版本,将作为第一批从NASA获得...

  • Spaces应用程序使人们可以参加VR中的Zoom会议

    Spaces应用程序使人们可以参加VR中的Zoom会议

    发布时间:2020/03/30

      一个名为Spaces的新PC VR应用程序使用户可以从VR内部加入Zoom会议和其他视频通话。 该应用是根据最近发生的COVID-19大流行而开发的,该大流行已经使世界各地许多人在家中工作并使用诸如Zoom之类的虚拟会议...

  • 汇盈医疗声称其AI可以从CT扫描中检测冠状病毒,准确率达96%

    汇盈医疗声称其AI可以从CT扫描中检测冠状病毒,准确率达96%

    发布时间:2020/03/30

      总部位于中国惠州的医疗设备公司慧英医疗声称已开发出一种AI成像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使用CT胸部扫描来检测COVID-19的存在。该公司断言,如果不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COVID-19的标准测试方法),...

“病毒最终一定会被击败”

发布时间:2020/05/10 新闻 浏览次数:619

“病毒最终一定会被击败”

人民日报 本报驻俄罗斯记者 张晓东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线上文旅交流活动,不仅向当地民众展示了中国社会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团结精神,分享中国抗疫的成功经验与方法,同时也展现了中俄间互帮、互助、互爱的友好情谊,表达了两国人民携手共同战胜疫情的决心。

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通过各社交媒体平台,面向俄罗斯各大机构与个人征集抗疫相关文艺作品。在一幅名为《天使》的绘画作品中,对中国画深有研究的安娜·冬琴科描绘了一位母亲在怒放的梅花丛中拥抱孩子的温馨画面。她动情地说:“梅花象征着坚韧的毅力,母亲象征着坚定的精神,孩子则象征着未来与希望。我希望用自己的画笔,向无数正在与疫情抗争的人们表示敬意。感谢中国向世界分享抗疫经验,相信我们终将战胜病毒。”

俄罗斯画家伊琳娜·波列瓦娅联合其他6位同行,共同创作了一幅颇具中国水墨画特色的作品《温暖》,期望“艺术能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力量”。

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院长亚历山大·萨卡洛夫则在视频中表达了对进一步深化俄中文化交流的愿景。他特别提到,去年是俄中建交70周年。我们应当记住,近年来,两国在音乐文化领域合作已取得诸多成就。希望未来能与中国进一步增进交流、加强合作。

疫情期间,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将工作重心从线下转移到线上,发布诸多展览、视频、图片等丰富资源,让俄民众足不出户就能了解中国文化旅游与风土人情。在这场与病毒的战斗中,没有人能独善其身,单打独斗更行不通。此刻,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愈发凸显出其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用详实的文字、鲜活的图片与生动的视频,展示了中国抗击疫情的点滴故事,表达了中俄两国齐心协力、团结应对、抗击疫情的友好情谊。截至目前,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已在各大平台推出抗疫主题图文介绍近百次。

为了进一步向当地民众介绍中国的抗疫经验,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发布了中国某小学低年级学生为保持安全社交距离,头戴“一米帽”、开心上学校的图片。人们看到孩子们戴着结合了童趣、创意与安全于一身的“一米帽”之后不禁感叹,这真是既实用又可爱的好点子!

“病毒最终一定会被击败。”圣彼得堡国立影视大学校长亚历山大·叶夫门诺夫对着镜头确信地说。中俄两国团结协作、相互支持的美好情谊增强了他的信心与决心。“这是一段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中俄佳话。”正如中国驻俄罗斯大使张汉晖所说,“中俄传统友谊将在携手抗疫中不断深化,在务实合作中世代延续。”

(本报莫斯科5月8日电)

姓 名:
邮箱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