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脱发难题有新招:振东制药达霏欣推出“内服外治”方案,助力毛囊新生
发布时间:2025/07/24
近年来,随着生活压力加剧、作息不规律及环境因素影响,脱发、白发问题呈现年轻化趋势,成为困扰现代人的普遍健康难题。面对庞大的市场需求,传统单一治疗手段逐渐显露出局限性。近日,专注毛发健康领域22年的达...
-
“大健康”中医药技术壁垒下,振东制药靠“一问一答”成功破局
发布时间:2025/06/26
6月17日,中国药理学会党委书记杜冠华率专家团队赴振东制药开展专项技术对接,全国学会服务地方产业发展项目正式启动。此次会议聚焦中药现代化研发重难点,诚邀全国中医药专家共同讨论“大健康”新时代背景下传统药...
-
振东出题,专家解题:“大健康”背景 下,振东制药率先“破冰”!
发布时间:2025/06/25
6月17日,全国学会服务地方产业发展试点项目正式落地山西。该项目由中国科协主导,振东制药协办,研发总裁游蓉丽主持。旨在通过嫁接全国学会的学术资源助力山西地区药企实现技术升级,推动当地中医药企业集群全面...
-
振东集团资助范围辐射全国,形成”爱出者爱返”的闭环
发布时间:2025/06/11
在商业与公益的天平上,山西振东健康产业集团选择了后者——即便负债也要坚持的”变态慈善”。这家从太行山走出的民营企业,用32年时间构建起一套独特的公益生态系统,累计捐赠超10亿元,将”与民同...
-
“酷”大脑研究的扭曲观念扼杀了心理治疗
发布时间:2020/03/31
‘对于人类的每一个问题,总是存在着众所周知的解决方案-简洁,合理和错误。” 人类从来没有遇到过比了解我们自己的人性更复杂的问题。而且,不乏任何试图探究其深度的简洁,合理和错误的答案。 在我职业生...
-
SpaceX赢得NASA合同,使用新型Dragon XL工艺将货物运送到月球网关
发布时间:2020/03/31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挖掘出一种尚未建造的SpaceX货运飞船,用于向尚未发射的绕月轨道前哨基地运送补给品。 SpaceX的机器人Dragon XL是其主力Dragon太空船的圆柱形超大型版本,将作为第一批从NASA获得...
-
Spaces应用程序使人们可以参加VR中的Zoom会议
发布时间:2020/03/30
一个名为Spaces的新PC VR应用程序使用户可以从VR内部加入Zoom会议和其他视频通话。 该应用是根据最近发生的COVID-19大流行而开发的,该大流行已经使世界各地许多人在家中工作并使用诸如Zoom之类的虚拟会议...
-
汇盈医疗声称其AI可以从CT扫描中检测冠状病毒,准确率达96%
发布时间:2020/03/30
总部位于中国惠州的医疗设备公司慧英医疗声称已开发出一种AI成像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使用CT胸部扫描来检测COVID-19的存在。该公司断言,如果不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COVID-19的标准测试方法),...
西安聚焦创新与产业双链融合 把城市建成创新联合体
发布时间:2021/01/25 财经 浏览次数:523
新年伊始,陕西西安发布“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支持政策实施细则”,八大措施数十条举措,半数以上聚焦创新与产业“双链融合”。科技为经济赋能,让这座千年古都曾经的厚重形象更具时代活力。
西安拥有近百所高校、逾千家科研机构和大量高新企业。2010年西安获批首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近年来西安市衔枚疾进,久久为功,以科技创新赋能经济发展为主线,以深化统筹科技资源为突破,精心构建各类科技创新平台,科技创新体系更加完备、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服务“云聚”破“三分”
科技资源“分散、分隔、分离”的“三分”瓶颈,曾经是长期制约西安由科技大市迈向经济强市的“拦路虎”。有关数据显示,2010年以前,当地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的市场共享率不到30%。
让创新要素走出体制体系围墙,西安把“先手棋”布局在基层创新。位于西安高新区的科技大市场,通过科技资源信息化平台和科技服务市场化平台,撬动分属高校、科研院所、国防科技单位的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入网”共享,并辐射到了国内20多个城市。
“‘云’平台上‘飘着’来自319家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和企业价值60亿元的14919台(套)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累计为1302家企业提供9900余次服务,设备共享服务量20270余次,服务交易额22.3亿元。”西安科技大市场服务中心主任王文斌说。
围绕创新链配置服务链,是西安创新体系建设的关键一环。5年前,西安在全国率先建立起“技术交易市场+技术经理人协会、技术经理人公司、技术经理人”服务体系,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目前已发展技术经理人协会单位会员137家、认定技术经理人机构80家,完成技术合同认定登记26.88万份,推动全市技术交易额突破1400亿元。
王文斌表示,未来,西安将依托硬科技技术要素市场建设,重点打造硬科技技术要素公共服务云、硬科技技术要素资源库,以及技术转移服务链、检验检测与设备共享服务链、科技金融服务链、军民融合服务链、科技咨询服务链、知识产权服务链,让科技精准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软”成果变身“硬”科技
如何让科技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大市场?西安遴选西安交通大学等8所高校和当地七大高新、经济园区为市级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示范基地。如今,每一家园区中,都设有“高校成果转化服务中心”和常驻“专员”。研发来自市场,需求引导研发。由校、所、企业和园区等各方共建的190个市级众创空间、24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71个国家级备案众创空间,合力形成了“众创、众包、众筹、众扶”互为支撑的科技成果孵化、中试体系。
科创“幼苗”离不开金融“活水”的浇灌。西安设立了总规模逾25亿元的8只天使、创投子基金,累计投资重点企业306家,在投项目237个,带动本地投资超过885亿元。
记者采访期间,西安高新区获批创建全国首个“硬科技”创新示范区。按照规划,高新区将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和生命科学四大领域,实施第三代半导体、光子技术与产业、5G和云计算、航空航天等八大强链行动,到2025年,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硬科技创新示范区。
几年前,中科院西安光机所成立了国内首个专注于硬科技创业投资与孵化的孵化器——中科创星,构建起“研究机构+天使投资+创业平台+孵化服务”的生态圈。
建成投用的西安硬科技企业社区如今已吸引了49家企业入驻。走进其成果产业化展示中心,CATV光接收机、固态车载激光雷达、光纤测温仪等各种硬科技产品令人目不暇接。
据统计,中科创星已投资36亿元,孵化硬科技企业318家,市值1552亿元,形成了光电芯片、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八大产业集群。
建立协同一体联合创新机制
16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9个研究院、300多个科研机构、3万余名科研人才……2019年9月投用的中国西部创新港是西安联合部、省资源和西安交大打造城市联合创新体的又一“大手笔”。西安交大党委书记卢建军表示,创新港不是交大的新校区,而是立足新一轮西部开发,面向西部的开放型联合创新大平台。未来,在这个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不设围墙的智慧学镇,将形成高教、孵化、校企联合研发和高校产业四大协同创新区域。
创新港所在地——西安沣西新城党委书记刘宇斌说,为促进高校的创新成果“走出来”,地方创新需求“走进去”,沣西新城首创了校地联办“一站式”政务大厅服务,将服务窗口搬进创新港,主动上门对接合作。
得益于创新港的模式效应,目前西北工业大学翱翔小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未来农业研究院、中国中药(西安)产业园等一批校地融合项目先后落地沣西新城。
在发力应用型创新的同时,西安以关键瓶颈技术或重大科技工程项目为支撑的基础性研发平台建设也开始提速。围绕国家战略支撑布局和当地支柱产业,搭建起延长—西大先进技术研究院、陕西烽火—西电通信技术研究院、中联西北院—西安交大能源环境与建筑节能联合研发中心等一系列多元合作研发平台,超前部署前沿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等重大科技攻关,形成了以高校、科研院所、园区和企业协同一体的产学研结合的联合创新机制。
创新要素的深度融合与资源共享,极大地提升了西安城市经济的发展质量。数据显示,2020年西安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00多家,总量突破5000家。(经济日报记者 张 毅 通讯员 汪 维)
下一篇: 亏损的B站为何股价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