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脱发难题有新招:振东制药达霏欣推出“内服外治”方案,助力毛囊新生
发布时间:2025/07/24
近年来,随着生活压力加剧、作息不规律及环境因素影响,脱发、白发问题呈现年轻化趋势,成为困扰现代人的普遍健康难题。面对庞大的市场需求,传统单一治疗手段逐渐显露出局限性。近日,专注毛发健康领域22年的达...
-
“大健康”中医药技术壁垒下,振东制药靠“一问一答”成功破局
发布时间:2025/06/26
6月17日,中国药理学会党委书记杜冠华率专家团队赴振东制药开展专项技术对接,全国学会服务地方产业发展项目正式启动。此次会议聚焦中药现代化研发重难点,诚邀全国中医药专家共同讨论“大健康”新时代背景下传统药...
-
振东出题,专家解题:“大健康”背景 下,振东制药率先“破冰”!
发布时间:2025/06/25
6月17日,全国学会服务地方产业发展试点项目正式落地山西。该项目由中国科协主导,振东制药协办,研发总裁游蓉丽主持。旨在通过嫁接全国学会的学术资源助力山西地区药企实现技术升级,推动当地中医药企业集群全面...
-
振东集团资助范围辐射全国,形成”爱出者爱返”的闭环
发布时间:2025/06/11
在商业与公益的天平上,山西振东健康产业集团选择了后者——即便负债也要坚持的”变态慈善”。这家从太行山走出的民营企业,用32年时间构建起一套独特的公益生态系统,累计捐赠超10亿元,将”与民同...
-
“酷”大脑研究的扭曲观念扼杀了心理治疗
发布时间:2020/03/31
‘对于人类的每一个问题,总是存在着众所周知的解决方案-简洁,合理和错误。” 人类从来没有遇到过比了解我们自己的人性更复杂的问题。而且,不乏任何试图探究其深度的简洁,合理和错误的答案。 在我职业生...
-
SpaceX赢得NASA合同,使用新型Dragon XL工艺将货物运送到月球网关
发布时间:2020/03/31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挖掘出一种尚未建造的SpaceX货运飞船,用于向尚未发射的绕月轨道前哨基地运送补给品。 SpaceX的机器人Dragon XL是其主力Dragon太空船的圆柱形超大型版本,将作为第一批从NASA获得...
-
Spaces应用程序使人们可以参加VR中的Zoom会议
发布时间:2020/03/30
一个名为Spaces的新PC VR应用程序使用户可以从VR内部加入Zoom会议和其他视频通话。 该应用是根据最近发生的COVID-19大流行而开发的,该大流行已经使世界各地许多人在家中工作并使用诸如Zoom之类的虚拟会议...
-
汇盈医疗声称其AI可以从CT扫描中检测冠状病毒,准确率达96%
发布时间:2020/03/30
总部位于中国惠州的医疗设备公司慧英医疗声称已开发出一种AI成像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使用CT胸部扫描来检测COVID-19的存在。该公司断言,如果不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COVID-19的标准测试方法),...
进口食品检出核酸阳性 还能无忧享用吗?
发布时间:2021/01/28 财经 浏览次数:550
北京1月27日讯(记者 韩璐) 近日,多地的进口车厘子、鸡翅、啤酒、鱿鱼等食品饮料外包装或内表面核酸检测阳性引发关注。从最初的冷冻海鲜,到近期的一些非冷链食品,进口食品的安全性笼罩在核酸阳性的阴影之下。这些进口食品安全吗?还能放心享用吗?我们听听专家怎么样说。
进口水果还能安心吃吗?
近日,从大部分水果销售渠道看来,今年车厘子的价格明显低于往年,然而价格下跌似乎并未引发消费端相应的热情。对于这种主要来自智利等国的水果,进口食品的连续“爆雷”让部分消费者望而却步。
关于人们对进口食品的担忧,近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采访中表示,消费者购买进口商品而被感染的事到目前为止“一例都没有发生”,他形容“这个概率比空难还低”。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属于β属的冠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 30 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主任李宁介绍,新冠病毒是呼吸道病毒,主要经呼吸道飞沫和人与人密切接触来传播,经消化道感染的可能性非常低。上海市长宁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综合办、应急办主任庄建林也分析到,由于新冠病毒是动物性病毒,在水果表面存活可能性很小;很多水果集装箱的温度大多在10℃以上、湿度超过80%、运输时间超过15天,亦不适于新冠病毒生存。而采用航空冷链运输、从境外抵达的时间较短这部分水果则需要警惕。
对于具体的预防措施,庄建林强调:采购时要做好防护;清洗水果宜用不溅起水花的流动水,同时注意手卫生;尽量去皮食用;包装袋及时扎好丢弃。对于不能去皮的水果,若实在不放心,可用250mg/L浓度的84消毒液浸泡15分钟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
采购食用进口冷链食品风险有多大?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主任李宁在2020年11月25日的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称,虽然多地都在冷链食品及其外包装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但总体阳性率很低,主要是食品外包装污染。从流行病学溯源分析来看,感染人群是特定环境下反复接触进口冷链食品外包装的高风险人群,比如搬运工等。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称,对于核酸检测,活病毒、死病毒、病毒的片段查出来都可能是核酸阳性,也就是说核酸阳性不一定代表它有传染性。另外,实验室检测中有一个非常客观的指标:CT值。CT值越大、越高说明它的污染量越小,含有活病毒的概率就越低。对于冷链食品和货物,检测出来的(核酸阳性样本)大多属于CT值比较高的,也就是污染比较轻的。一般来说污染量比较大、并且长期反复接触才有可能造成感染。
接触冷链进口食品后,个人应该如何消毒?
中国疾控中心消毒学首席专家、环境所消毒与感染控制中心主任张流波介绍,个人接触到这些冷链食品,可以通过消毒来预防可能存在的接触性传播。
首先要做好手卫生,接触后马上洗手按照“六步法”洗手,一般就可以了。如果洗手不放心,可以再加上手消毒剂。这是最必要的措施之一。对可能接触到的冷冻食品里用的炊具,如刀、砧板应该及时清洗。在清洗时应该防止飞溅。同时对于刀、砧板可以用加热方法,用开水烫一烫、煮一煮,用60度的水浸泡一段时间都可以。也可以等干燥以后,喷75%的酒精或者500mg/l、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就可以完全达到消毒的效果。案台也可以考虑用酒精、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还要注意,冷链进口食品处理后的残渣,用小包装及时收集起来送到垃圾收集点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