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脱发难题有新招:振东制药达霏欣推出“内服外治”方案,助力毛囊新生
发布时间:2025/07/24
近年来,随着生活压力加剧、作息不规律及环境因素影响,脱发、白发问题呈现年轻化趋势,成为困扰现代人的普遍健康难题。面对庞大的市场需求,传统单一治疗手段逐渐显露出局限性。近日,专注毛发健康领域22年的达...
-
“大健康”中医药技术壁垒下,振东制药靠“一问一答”成功破局
发布时间:2025/06/26
6月17日,中国药理学会党委书记杜冠华率专家团队赴振东制药开展专项技术对接,全国学会服务地方产业发展项目正式启动。此次会议聚焦中药现代化研发重难点,诚邀全国中医药专家共同讨论“大健康”新时代背景下传统药...
-
振东出题,专家解题:“大健康”背景 下,振东制药率先“破冰”!
发布时间:2025/06/25
6月17日,全国学会服务地方产业发展试点项目正式落地山西。该项目由中国科协主导,振东制药协办,研发总裁游蓉丽主持。旨在通过嫁接全国学会的学术资源助力山西地区药企实现技术升级,推动当地中医药企业集群全面...
-
振东集团资助范围辐射全国,形成”爱出者爱返”的闭环
发布时间:2025/06/11
在商业与公益的天平上,山西振东健康产业集团选择了后者——即便负债也要坚持的”变态慈善”。这家从太行山走出的民营企业,用32年时间构建起一套独特的公益生态系统,累计捐赠超10亿元,将”与民同...
-
“酷”大脑研究的扭曲观念扼杀了心理治疗
发布时间:2020/03/31
‘对于人类的每一个问题,总是存在着众所周知的解决方案-简洁,合理和错误。” 人类从来没有遇到过比了解我们自己的人性更复杂的问题。而且,不乏任何试图探究其深度的简洁,合理和错误的答案。 在我职业生...
-
SpaceX赢得NASA合同,使用新型Dragon XL工艺将货物运送到月球网关
发布时间:2020/03/31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挖掘出一种尚未建造的SpaceX货运飞船,用于向尚未发射的绕月轨道前哨基地运送补给品。 SpaceX的机器人Dragon XL是其主力Dragon太空船的圆柱形超大型版本,将作为第一批从NASA获得...
-
Spaces应用程序使人们可以参加VR中的Zoom会议
发布时间:2020/03/30
一个名为Spaces的新PC VR应用程序使用户可以从VR内部加入Zoom会议和其他视频通话。 该应用是根据最近发生的COVID-19大流行而开发的,该大流行已经使世界各地许多人在家中工作并使用诸如Zoom之类的虚拟会议...
-
汇盈医疗声称其AI可以从CT扫描中检测冠状病毒,准确率达96%
发布时间:2020/03/30
总部位于中国惠州的医疗设备公司慧英医疗声称已开发出一种AI成像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使用CT胸部扫描来检测COVID-19的存在。该公司断言,如果不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COVID-19的标准测试方法),...
强化科技硬实力 厚植创新软实力
发布时间:2021/04/06 财经 浏览次数:464
开栏的话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并从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等方面,对如何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进行了科学谋划。本报今起推出“院士访谈录”专栏,邀请两院院士畅谈“十四五”期间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点和难点。
中国要强盛,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那么,如何落实“十四五”规划,真正做到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经济日报记者专访了中国科学院院士、高分子化学家、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工学院院长唐本忠。
记者:“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这反映了什么趋势?
唐本忠: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一方面是我们内在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外部压力所致。
从内在需求看,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这个规模,如果还走以前的发展道路,就会碰到瓶颈,必须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外部压力看,中国发展到今天,已经“动了别人的奶酪”,对我国科技和经济发展进行打压的外部压力日趋常态化。
在内有需求、外有压力的情况下,要把科技实力做上去,布局就很重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提法,本身就包含一系列的科技布局,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这些对提高科研硬实力非常重要,也是“十四五”期间将要重点着力的方向。
记者: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要建立新型举国体制。新型举国体制有哪些显著特点?
唐本忠:新型举国体制要全民一心,要大兵团作战。新型举国体制下的科技创新内涵,已经发生了变化。
“两弹一星”时期,我们用举国之力补上以前的缺口,是填补空白,但填补空白是跟在别人后面走,是跟随而不是引领。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的发展模式要发生变化。以前劳动密集型的人口红利快吃完了,中国人的工资也不低了,不能还走低端路线,因为低端路线即使能赚钱,最多只能达到中等收入。现在的新型举国体制,意味着要超前考虑,为世界树立标杆,让别人跟着我们走。
举国体制的最大好处是效率高。美国波士顿一座桥修了若干年,而北京翻修一座桥几十个小时就能搞定。所以,在新型举国体制下,一方面,我们要优化科技创新内涵,要往更高端走,要往无人区闯;另一方面,科学技术重大决策要听取专家意见,鼓励科学家参与,力争不走或少走弯路。
记者: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当前最需要优先突破的难点是什么?
唐本忠: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提高硬实力的同时,必须发展软实力。
首先,人才培养非常重要,因为所有工作最后都要落实到人。在过去的科技跟随阶段,我们做国外做过的课题,有正确答案;但到了现阶段,我们要做国外没做过的原创研究,没有现成答案。这就需要高校改变教学方式,培养具备创新意识的未来之星。
其次,建设创新文化极其重要。个人的创新意识与整个社会是否具备创新文化息息相关。现在,我国政府也开始重视创新文化的建设。在“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一章中,专门谈到“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鼓励自由探索。
在现代社会,文化自信越来越倚重科学自信。我期待我们能培育创新文化,建立中国人的科学自信,把最优秀的人才吸引到科研领域来,突破实用主义的影响,做一些看似“无用”的研究,这样才能实现跨越。
记者: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需要在基础研究方面作出什么突破?
唐本忠:伟大的科学研究有两个层次:一是改变世界的面貌。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高锟的“光纤”,就是一个改变世界面貌的发明。二是改变人们的思维。普朗克的量子论,就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
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需要有做应用研究的人,去改变社会的运转模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但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可能更重要。我们有14亿人,在世界科学史上能作多少贡献?必须要有人去做那些超前的、现在看不到任何用途的天马行空式的纯科学研究。
不做超前研究,就永远只能跟着别人跑。100多年前,曾有一位物理学家说,要去当那个做面包的人,而不是做捡别人的面包屑吃的人。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做好财务支持的配置。现有的科研项目经费竞争制度,有好处,可以逼懒人干活;但坏处是,勤快人也被逼浮躁了。举个例子,你让数学家陈景润去弄钱,他肯定弄不到。对于基础研究,要建立科学家工作室制度,给予长期稳定的经费支持,鼓励自由探索。
记者:“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到“支持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这也是强化国家科技战略力量的重要举措,对大湾区的科技创新有何期待?
唐本忠:建设三大国际科创中心,属于“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的范畴。北京、上海是高校和科研院所集中地,搞科创中心理所当然。粤港澳大湾区不太一样,这里不是传统的文化科研中心,但现在大湾区发展势头非常好,优势也很突出。
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体量非常大,人口基数也非常大。整个珠三角经济发达,产业链完备。深圳对年轻人的吸引力非常大,有非常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华为、腾讯和大疆等高科技企业都出自深圳。对广州而言,黄埔科学城已发展成大湾区的一个科技重镇。香港也有长项,如法制健全、科研水平高、国际化氛围足等。现有资源优势好好整合利用,相信未来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得会更好。(访中国科学院院士唐本忠)
下一篇: 中欧班列是如何跑出新速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