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脱发难题有新招:振东制药达霏欣推出“内服外治”方案,助力毛囊新生
发布时间:2025/07/24
近年来,随着生活压力加剧、作息不规律及环境因素影响,脱发、白发问题呈现年轻化趋势,成为困扰现代人的普遍健康难题。面对庞大的市场需求,传统单一治疗手段逐渐显露出局限性。近日,专注毛发健康领域22年的达...
-
“大健康”中医药技术壁垒下,振东制药靠“一问一答”成功破局
发布时间:2025/06/26
6月17日,中国药理学会党委书记杜冠华率专家团队赴振东制药开展专项技术对接,全国学会服务地方产业发展项目正式启动。此次会议聚焦中药现代化研发重难点,诚邀全国中医药专家共同讨论“大健康”新时代背景下传统药...
-
振东出题,专家解题:“大健康”背景 下,振东制药率先“破冰”!
发布时间:2025/06/25
6月17日,全国学会服务地方产业发展试点项目正式落地山西。该项目由中国科协主导,振东制药协办,研发总裁游蓉丽主持。旨在通过嫁接全国学会的学术资源助力山西地区药企实现技术升级,推动当地中医药企业集群全面...
-
振东集团资助范围辐射全国,形成”爱出者爱返”的闭环
发布时间:2025/06/11
在商业与公益的天平上,山西振东健康产业集团选择了后者——即便负债也要坚持的”变态慈善”。这家从太行山走出的民营企业,用32年时间构建起一套独特的公益生态系统,累计捐赠超10亿元,将”与民同...
-
“酷”大脑研究的扭曲观念扼杀了心理治疗
发布时间:2020/03/31
‘对于人类的每一个问题,总是存在着众所周知的解决方案-简洁,合理和错误。” 人类从来没有遇到过比了解我们自己的人性更复杂的问题。而且,不乏任何试图探究其深度的简洁,合理和错误的答案。 在我职业生...
-
SpaceX赢得NASA合同,使用新型Dragon XL工艺将货物运送到月球网关
发布时间:2020/03/31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挖掘出一种尚未建造的SpaceX货运飞船,用于向尚未发射的绕月轨道前哨基地运送补给品。 SpaceX的机器人Dragon XL是其主力Dragon太空船的圆柱形超大型版本,将作为第一批从NASA获得...
-
Spaces应用程序使人们可以参加VR中的Zoom会议
发布时间:2020/03/30
一个名为Spaces的新PC VR应用程序使用户可以从VR内部加入Zoom会议和其他视频通话。 该应用是根据最近发生的COVID-19大流行而开发的,该大流行已经使世界各地许多人在家中工作并使用诸如Zoom之类的虚拟会议...
-
汇盈医疗声称其AI可以从CT扫描中检测冠状病毒,准确率达96%
发布时间:2020/03/30
总部位于中国惠州的医疗设备公司慧英医疗声称已开发出一种AI成像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使用CT胸部扫描来检测COVID-19的存在。该公司断言,如果不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COVID-19的标准测试方法),...
一棵秸秆的“旅程”――吉林公主岭备耕一线见闻
发布时间:2020/04/06 新闻 浏览次数:607
新华社长春4月5日电 题:一棵秸秆的“旅程”——吉林公主岭备耕一线见闻
新华社记者薛钦峰
进入四月,东北大地回春,正是备耕时节。在吉林省公主岭市,轰隆隆的拖拉机、铲车开始进田平整土地,捡拾秸秆,黑土地上热闹起来。
这几年,秸秆综合利用让秸秆成了当地农民的宝贝。曾经被就地焚烧的秸秆,或重新返回土壤,或被运往电厂、养殖场,走上了不一样的“生命旅程”。
还田之旅
公主岭位于世界“黄金玉米带”,玉米产量高、品质好,但每年近300万吨的秸秆也曾让农民“头疼”,如今却成了农民保护黑土地的“法宝”。
这几天,朝阳坡镇孔家村的地头上,不时传来拖拉机轰鸣声,集丰机械种植合作社联合社负责人瞻喜峰正在田里忙活着。只见两台拖拉机牵引着整地机快速通过,田里高低不平的土块很快被粉碎、压实,变得平整。
瞻喜峰铲起一锹土,扒拉出埋在土下的秸秆给记者看,“去年秋收后,把粉碎的秸秆翻到地下30厘米,今年秸秆就会腐烂变成有机质,提高地力。”
这种秸秆翻压还田技术是近几年公主岭兴起的一项耕作模式,通过秸秆还田实现对黑土地的保护。连续多年的还田,让瞻喜峰看到了效果。他抓起一把土说,现在土壤很松软,保水性强,玉米不仅不易倒伏,虫灾也减少了。近两年,联合社逐渐降低了化肥和除草剂的用量,但玉米产量依然稳定。
如今,当地越来越多农民开始尝试秸秆还田,过去的“烧火棍”成了宝贝。公主岭已有一半秸秆用于还田,还田面积179.2万亩,占粮食作物耕种面积的40%。
发电之旅
乘车行驶在公主岭乡间,不时能看到一个个金黄色的圆柱形秸秆包散落在田间,偶尔还会与满载秸秆的卡车擦肩而过。
记者跟随一辆秸秆运输车来到了国能公主岭生物发电厂。门口几辆卡车正等待进场卸车,电厂院里堆积的玉米秸秆如一座座小山。这座电厂每年处理玉米秸秆超过20万吨,全部用来发电。
在范家屯镇田油坊村,顺民农民专业合作社的1000多个秸秆包整齐堆放在地头,几台抓草机正在将秸秆装车。合作社负责人高晓刚告诉记者,农机即将进田整地,这些秸秆要运往周边的生物发电厂。
顺民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着1000多公顷土地,过去为了处理玉米秸秆,合作社购买了2台秸秆打包机。近几年,周边村屯的秸秆打包需求越来越大,合作社陆续添置了几十台打包机、抓草机和秸秆归行机,专门用于秸秆离田作业。
去年秋收至今,合作社秸秆打包作业达10000公顷。高晓刚说:“一公顷土地打包5吨秸秆,有几百元的利润。”现在范家屯镇的玉米秸秆除部分还田外,基本用于发电。
发酵之旅
近几年,为增加玉米的种植效益,公主岭积极引导农民调整玉米种植结构,不少种粮大户开始尝试种植鲜食玉米,迎合市场需求。
在德乐农业合作联合社的车间里,工人们正在忙着加工鲜食玉米。这两年,联合社依靠绿色有机的种植方式,将鲜食玉米卖到全国各地,效益是普通玉米的好几倍。
在联合社的有机玉米种植基地,平整的耕地上堆放着一个个小土堆,铲车正在将土推平铺在田里。联合社负责人李德乐说,这些土堆是用玉米秸秆和牛粪堆沤发酵的粪肥,是种植有机玉米的必备肥料。
在种植基地旁,联合社的养殖场内几十头牛正悠闲地吃着草料,这些草料也是秸秆加工的。“将玉米秸秆揉搓后进行密封发酵,然后混合一些干秸秆就可作为牛的饲料。一头牛一年可以吃掉一公顷地的秸秆。” 李德乐说。
通过种养结合,联合社300多公顷的玉米秸秆全部进行饲料和有机肥料发酵,既产出肥料、饲料,还解决了牛粪的处理难题,形成了绿色循环的生产方式。现在,公主岭秸秆饲料化利用近60万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