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脱发难题有新招:振东制药达霏欣推出“内服外治”方案,助力毛囊新生
发布时间:2025/07/24
近年来,随着生活压力加剧、作息不规律及环境因素影响,脱发、白发问题呈现年轻化趋势,成为困扰现代人的普遍健康难题。面对庞大的市场需求,传统单一治疗手段逐渐显露出局限性。近日,专注毛发健康领域22年的达...
-
“大健康”中医药技术壁垒下,振东制药靠“一问一答”成功破局
发布时间:2025/06/26
6月17日,中国药理学会党委书记杜冠华率专家团队赴振东制药开展专项技术对接,全国学会服务地方产业发展项目正式启动。此次会议聚焦中药现代化研发重难点,诚邀全国中医药专家共同讨论“大健康”新时代背景下传统药...
-
振东出题,专家解题:“大健康”背景 下,振东制药率先“破冰”!
发布时间:2025/06/25
6月17日,全国学会服务地方产业发展试点项目正式落地山西。该项目由中国科协主导,振东制药协办,研发总裁游蓉丽主持。旨在通过嫁接全国学会的学术资源助力山西地区药企实现技术升级,推动当地中医药企业集群全面...
-
振东集团资助范围辐射全国,形成”爱出者爱返”的闭环
发布时间:2025/06/11
在商业与公益的天平上,山西振东健康产业集团选择了后者——即便负债也要坚持的”变态慈善”。这家从太行山走出的民营企业,用32年时间构建起一套独特的公益生态系统,累计捐赠超10亿元,将”与民同...
-
“酷”大脑研究的扭曲观念扼杀了心理治疗
发布时间:2020/03/31
‘对于人类的每一个问题,总是存在着众所周知的解决方案-简洁,合理和错误。” 人类从来没有遇到过比了解我们自己的人性更复杂的问题。而且,不乏任何试图探究其深度的简洁,合理和错误的答案。 在我职业生...
-
SpaceX赢得NASA合同,使用新型Dragon XL工艺将货物运送到月球网关
发布时间:2020/03/31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挖掘出一种尚未建造的SpaceX货运飞船,用于向尚未发射的绕月轨道前哨基地运送补给品。 SpaceX的机器人Dragon XL是其主力Dragon太空船的圆柱形超大型版本,将作为第一批从NASA获得...
-
Spaces应用程序使人们可以参加VR中的Zoom会议
发布时间:2020/03/30
一个名为Spaces的新PC VR应用程序使用户可以从VR内部加入Zoom会议和其他视频通话。 该应用是根据最近发生的COVID-19大流行而开发的,该大流行已经使世界各地许多人在家中工作并使用诸如Zoom之类的虚拟会议...
-
汇盈医疗声称其AI可以从CT扫描中检测冠状病毒,准确率达96%
发布时间:2020/03/30
总部位于中国惠州的医疗设备公司慧英医疗声称已开发出一种AI成像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使用CT胸部扫描来检测COVID-19的存在。该公司断言,如果不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COVID-19的标准测试方法),...
加快提升食品科技创新能力:访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
发布时间:2021/04/11 商业 浏览次数:503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这与普通民众的生活有哪些联系?食品科技创新中应该如何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就相关话题,记者专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
记者: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体现在哪里?
孙宝国: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中国发展到今天的必然选择。从我熟悉的食品产业领域就能看出这样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很多其他产业科技领域亦是如此。
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全球食品供应链正经历深度融合,国际竞争日益加剧。在现代食品科技的推动下和扩大开放的背景下,我国食品产业正深度参与全球竞争。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食品贸易国,食品进口位居世界第一。但是,我国食品科技还存在不少短板。
因此,我们迫切需要依靠食品科技创新,突破“卡脖子”核心关键技术,破解食品加工制造系统化不足、集成度不高、智能化程度较低等问题,打破国外先进技术与核心产品的垄断;迫切需要加强食品安全主动保障和风险防控能力。这些就是“十四五”期间,食品科技领域必须完成的任务。
记者:从食品工业领域看,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对老百姓有哪些好处?
孙宝国: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要以国家战略性需求为导向来推进的,而食品科技,涉及到多个层面的国家战略需求。
民以食为天,食品问题是重大的民生问题,食品是人们获得所需能量和营养素的最主要来源,在保障人民健康、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华民族有独特的饮食文化和饮食结构,我们要率先研究、推进食品科技创新。
食品科技创新,还关系到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食品产业贯穿一二三产业,是农业的最直接延伸和农业产业化的最短途径,是人民食物供给和农民增收的关键。食品产业经济体量大、就业容量大,在保障民生、拉动内需、带动相关产业和县域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记者:食品科技创新领域存在哪些薄弱环节?
孙宝国:我国食品营养与人体健康相关的研究工作开展较晚,整体发展水平与世界领先水平还存在很大差距。
在基础研究方面,当前我国食品科学基础理论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食品营养与健康因子作用机制不明确,特别是缺少针对中国传统食品和中餐的营养与健康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符合中国人群的膳食营养健康大数据资源匮乏,膳食营养干预基础研究薄弱。
在关键核心技术方面,食品加工制造领域需要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绿色化和智能化共性关键技术,实现食品加工制造过程的数字化与信息化等。食品加工装备领域面临制造业低成本竞争优势削弱等问题;食品质量安全领域要破解食品安全全链条过程控制、食品安全智能控制、新兴食品安全控制等关键技术难题。
记者:食品工业领域应该如何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孙宝国:从国际食品产业科技创新发展趋势看,食物供给和营养健康保障成为全球食品未来发展的主要任务。学科交叉创新成为核心推动力,也已成为各国抢占未来食品科技高地、争夺未来食品工业发展话语权的重点。
建议加强食品营养与健康的国家级研发平台建设。汇聚我国食品营养与健康领域的优势力量,组建集中研究中国人营养需求和代谢机制的科技创新实验室,打造食品营养与健康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我国食品营养与健康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记者: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高校需要提供哪些类型的人才?
孙宝国:食品营养与健康方面的人才是跨学科的交叉人才。我们要加强这方面的人才培养力度,要从本科到研究生、全方位建设一支未来的食品营养与健康的科研创新主力军。我所在的北京工商大学计划未来用30年左右的时间,把食品营养与健康等专业打造成世界一流专业,培养一批世界一流的创新型人才。 本报记者 佘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