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脱发难题有新招:振东制药达霏欣推出“内服外治”方案,助力毛囊新生
发布时间:2025/07/24
近年来,随着生活压力加剧、作息不规律及环境因素影响,脱发、白发问题呈现年轻化趋势,成为困扰现代人的普遍健康难题。面对庞大的市场需求,传统单一治疗手段逐渐显露出局限性。近日,专注毛发健康领域22年的达...
-
“大健康”中医药技术壁垒下,振东制药靠“一问一答”成功破局
发布时间:2025/06/26
6月17日,中国药理学会党委书记杜冠华率专家团队赴振东制药开展专项技术对接,全国学会服务地方产业发展项目正式启动。此次会议聚焦中药现代化研发重难点,诚邀全国中医药专家共同讨论“大健康”新时代背景下传统药...
-
振东出题,专家解题:“大健康”背景 下,振东制药率先“破冰”!
发布时间:2025/06/25
6月17日,全国学会服务地方产业发展试点项目正式落地山西。该项目由中国科协主导,振东制药协办,研发总裁游蓉丽主持。旨在通过嫁接全国学会的学术资源助力山西地区药企实现技术升级,推动当地中医药企业集群全面...
-
振东集团资助范围辐射全国,形成”爱出者爱返”的闭环
发布时间:2025/06/11
在商业与公益的天平上,山西振东健康产业集团选择了后者——即便负债也要坚持的”变态慈善”。这家从太行山走出的民营企业,用32年时间构建起一套独特的公益生态系统,累计捐赠超10亿元,将”与民同...
-
“酷”大脑研究的扭曲观念扼杀了心理治疗
发布时间:2020/03/31
‘对于人类的每一个问题,总是存在着众所周知的解决方案-简洁,合理和错误。” 人类从来没有遇到过比了解我们自己的人性更复杂的问题。而且,不乏任何试图探究其深度的简洁,合理和错误的答案。 在我职业生...
-
SpaceX赢得NASA合同,使用新型Dragon XL工艺将货物运送到月球网关
发布时间:2020/03/31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挖掘出一种尚未建造的SpaceX货运飞船,用于向尚未发射的绕月轨道前哨基地运送补给品。 SpaceX的机器人Dragon XL是其主力Dragon太空船的圆柱形超大型版本,将作为第一批从NASA获得...
-
Spaces应用程序使人们可以参加VR中的Zoom会议
发布时间:2020/03/30
一个名为Spaces的新PC VR应用程序使用户可以从VR内部加入Zoom会议和其他视频通话。 该应用是根据最近发生的COVID-19大流行而开发的,该大流行已经使世界各地许多人在家中工作并使用诸如Zoom之类的虚拟会议...
-
汇盈医疗声称其AI可以从CT扫描中检测冠状病毒,准确率达96%
发布时间:2020/03/30
总部位于中国惠州的医疗设备公司慧英医疗声称已开发出一种AI成像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使用CT胸部扫描来检测COVID-19的存在。该公司断言,如果不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COVID-19的标准测试方法),...
网红奶茶店“团灭”上热搜 食品安全莫当儿戏!
发布时间:2021/03/05 财经 浏览次数:522
“没有一杯奶茶解决不了的事情。如果有,就喝两杯。”
对于奶茶爱好者来说,一天一杯奶茶“续命”是基本操作。然而,当“上海抽检奶茶店全军覆没”的消息登上了微博热搜时,“奶茶族”们笑不出来了。
1点点、茶百道、7分甜、都可(coco)、熊姬等公众耳熟能详的知名奶茶店,操作间的全貌在监管部门的曝光镜头下一览无余。店员口罩戴一半、未办健康证就上岗、水果抹布垃圾混放、食品原料不封口……看着这些图片,很难让人再把在这样脏乱差环境中炮制出来的产品和“快乐源泉”建立起一丝一毫的关系。
在互联网时代下,网民对食品安全问题敏感性强、关注度高。极个别的偶发食品安全事件已经足够触动公众的敏感神经,更遑论在本次突击检查中,这些茶饮市场上的“翘楚”“无一幸存”,这不可谓不令人触目惊心。
在业内看来,国内茶饮市场规模在上千亿之巨,未来前景无限。在这样一个竞争白热化的战场上厮杀突围,考验的不仅仅是产品的实力,更是品牌的口碑。然而,不少商家光顾着换包装、玩跨界、蹭热点、扯情怀,各类花式营销打法频出,却忘记了做餐饮的“初心”,把食品安全保障和企业社会责任抛诸脑后。
通观历年“315”,小到1点点、都可这些几平米的奶茶店,大到海底捞、西贝、外婆家等国内餐饮界“标杆”,再到麦当劳、汉堡王等国际连锁快餐店,都在监管部门和卧底记者的镜头下现了原形。在管理混乱的肮脏后厨的反衬之下,商家自我标榜“干净卫生”等广告宣传语显得格外讽刺,荒诞“笑”果十足。
更讽刺的是,在遭到曝光后,涉事企业的操作每每如出一辙:模板式致歉、积极关店整改、虚心接受处罚,随之而来的多半是同款结局:在未来某次抽检中再次“荣登黑榜”。例如某备受年轻人追捧的“网红”品牌喜茶,在短短半年时间内竟四次登上多地监管部门的抽检通报,其“道歉门”被网友玩成了“梗”,可谓屡犯屡罚、屡罚屡犯之“典范”。
“不干不净,吃了没病。”这句国人常挂嘴边的俗语本是戏谑玩笑,却被某些企业当成了“降本增效”的经商“秘诀”,还被“铁杆粉丝”们拿来作为给品牌开脱的理由,何其可悲?当食品安全问题从“个性”变成了“共性”,当上黑榜的品牌从“个别”变成了“团灭”,面对这些视消费者生命安全如同儿戏的奶茶店,公众如何还能放心消费?
在被称为“史上最严”食品安全法的实施之下,监管部门坚持“四个最严”,不断加大处罚问责的力度,我国食品安全状况总体保持稳中向好的态势。然而,在笔者看来,对部分屡教不改的商家,处罚问责的震慑力度仍然有待加强。只有真正做到 “让板子打到身上”,让违法者感受到“切肤之痛”,让其“无缝可钻”,监管的效能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更为重要的是,监管并非永葆安全的“良药”,曝光镜头也不可能全年无休,归根究底,企业的自律和操守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源。如果因为最基本的食品安全纰漏,而让多年苦心经营建立起来的口碑在一夜之间崩塌,这不仅是对品牌的致命伤害,更是对消费者信任度的沉重打击。为公众提供美味的饮品、新奇的体验、人性化的服务固然重要,但胸怀良心、坚守初心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始终屹立不倒。笔者认为,作为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奶茶商家们应该做到“内外兼修”,既兼顾品牌的“面子”,也保住安全的“里子”,这样才能成为粉丝们心中真正的“快乐源泉”。(记者刘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