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脱发难题有新招:振东制药达霏欣推出“内服外治”方案,助力毛囊新生
发布时间:2025/07/24
近年来,随着生活压力加剧、作息不规律及环境因素影响,脱发、白发问题呈现年轻化趋势,成为困扰现代人的普遍健康难题。面对庞大的市场需求,传统单一治疗手段逐渐显露出局限性。近日,专注毛发健康领域22年的达...
-
“大健康”中医药技术壁垒下,振东制药靠“一问一答”成功破局
发布时间:2025/06/26
6月17日,中国药理学会党委书记杜冠华率专家团队赴振东制药开展专项技术对接,全国学会服务地方产业发展项目正式启动。此次会议聚焦中药现代化研发重难点,诚邀全国中医药专家共同讨论“大健康”新时代背景下传统药...
-
振东出题,专家解题:“大健康”背景 下,振东制药率先“破冰”!
发布时间:2025/06/25
6月17日,全国学会服务地方产业发展试点项目正式落地山西。该项目由中国科协主导,振东制药协办,研发总裁游蓉丽主持。旨在通过嫁接全国学会的学术资源助力山西地区药企实现技术升级,推动当地中医药企业集群全面...
-
振东集团资助范围辐射全国,形成”爱出者爱返”的闭环
发布时间:2025/06/11
在商业与公益的天平上,山西振东健康产业集团选择了后者——即便负债也要坚持的”变态慈善”。这家从太行山走出的民营企业,用32年时间构建起一套独特的公益生态系统,累计捐赠超10亿元,将”与民同...
-
“酷”大脑研究的扭曲观念扼杀了心理治疗
发布时间:2020/03/31
‘对于人类的每一个问题,总是存在着众所周知的解决方案-简洁,合理和错误。” 人类从来没有遇到过比了解我们自己的人性更复杂的问题。而且,不乏任何试图探究其深度的简洁,合理和错误的答案。 在我职业生...
-
SpaceX赢得NASA合同,使用新型Dragon XL工艺将货物运送到月球网关
发布时间:2020/03/31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挖掘出一种尚未建造的SpaceX货运飞船,用于向尚未发射的绕月轨道前哨基地运送补给品。 SpaceX的机器人Dragon XL是其主力Dragon太空船的圆柱形超大型版本,将作为第一批从NASA获得...
-
Spaces应用程序使人们可以参加VR中的Zoom会议
发布时间:2020/03/30
一个名为Spaces的新PC VR应用程序使用户可以从VR内部加入Zoom会议和其他视频通话。 该应用是根据最近发生的COVID-19大流行而开发的,该大流行已经使世界各地许多人在家中工作并使用诸如Zoom之类的虚拟会议...
-
汇盈医疗声称其AI可以从CT扫描中检测冠状病毒,准确率达96%
发布时间:2020/03/30
总部位于中国惠州的医疗设备公司慧英医疗声称已开发出一种AI成像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使用CT胸部扫描来检测COVID-19的存在。该公司断言,如果不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COVID-19的标准测试方法),...
在生态文明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
发布时间:2021/04/26 财经 浏览次数:472
——访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杜祥琬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落实2030年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我们为何要提出这些目标?如何实现?经济日报记者专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能源咨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杜祥琬。
记者:我国为何提出争取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杜祥琬:“能源低碳化事关人类未来”已经是全球共识。“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能源革命,我们要从人类文明形态进步的高度来认识能源革命。
能源革命是文明形态进步的基础和动力。化石能源的发现和利用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人类由农耕文明进入了工业文明,这是一轮全球性的能源革命。200多年来,工业文明在带来巨大进步的同时,也产生了日益严重的环境、气候等问题。现代非化石能源的巨大进步正在推动人类由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这是又一轮深刻的能源革命。
“碳达峰”“碳中和”是全球参与的世纪大考,是人类文明的赶考。中国不能落伍,我们要考出好成绩,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记者:由于煤炭资源丰富,火力发电是我国主要的发电方式。减少碳排放,会不会影响我国的能源安全?
杜祥琬:低碳转型和保障能源安全并行不悖,我们要减少碳排放,能源不仅要保供,而且要有合理的增长。同时我们需要树立新的能源安全观。
能源安全很重要的一点是供需安全,要以科学供给满足合理需求。目前,中国的能源供给,一方面是化石能源供给,另一方面要逐步倚重非化石能源供给。需要强调的是,可再生能源资源的利用是我国自主可控的,这有助于提升能源体系的安全性。
我们要力争实现公平公正的能源转型,让能源安全保障与低碳转型并行不悖。我国能源结构偏煤,转型有困难的一面,但这也恰恰说明在低碳转型中,我们可以获益更多。
我们要认识到,有地球,有太阳,就有可再生能源,丰富的非化石能源资源同样也是我国能源资源禀赋的重要组成部分。重新认识我国的能源资源禀赋,对于确保国家长远的能源安全、引导能源转型具有方向性、战略性的意义。
记者: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难度大不大?
杜祥琬:“碳达峰”“碳中和”是能源革命的两个里程碑。“碳达峰”不是冲高峰,而是走向“碳中和”的基础步骤。“碳达峰”与“碳中和”,是有机联系的两个目标,它们的实质都是低碳转型。中国的“碳达峰”曲线,要达到峰值然后稳定下降。
中国提出这样的目标,符合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现在各发达国家已经达峰,我国到2030年前达峰;发达国家承诺了最晚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我们根据自己的国情承诺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碳中和”是立足于我国实际、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
当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确实不易。现在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可以倒逼我们“补短板”,加快转型。
记者: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从哪些方面努力?
杜祥琬: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谋划最优的战略路径。
我认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抓住九个抓手。一是“能源减碳”与“蓝天保卫战”协同推进。二是把节能提效作为降低碳排放的重要举措。三是电力行业减排,建设一套以非化石能源电力为主的电力系统。四是交通行业减排。逐步建成美丽中国脱碳的交通能源体系。五是工业减排,做好产业结构调整,通过技术进步,减少工业碳排放。六是建筑节能,包括建造和运行。七是循环经济。各种废弃再生资源的利用有利于工业(例如冶金业)减碳。八是发展碳汇,同时鼓励CCUS等碳移除和碳利用技术。九是将碳交易、气候投融资、能源转型基金、“碳中和”促进法作为引导碳减排的政策工具。
“碳达峰”“碳中和”是基于我国国情和科学论证的目标,将深刻推动经济和社会进步及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能源、环境、气候共赢和可持续发展。(经济日报记者 佘惠敏)
上一篇: 耕地种树,以后难道吃树叶
下一篇: “石头丝”是如何拉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