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脱发难题有新招:振东制药达霏欣推出“内服外治”方案,助力毛囊新生
发布时间:2025/07/24
近年来,随着生活压力加剧、作息不规律及环境因素影响,脱发、白发问题呈现年轻化趋势,成为困扰现代人的普遍健康难题。面对庞大的市场需求,传统单一治疗手段逐渐显露出局限性。近日,专注毛发健康领域22年的达...
-
“大健康”中医药技术壁垒下,振东制药靠“一问一答”成功破局
发布时间:2025/06/26
6月17日,中国药理学会党委书记杜冠华率专家团队赴振东制药开展专项技术对接,全国学会服务地方产业发展项目正式启动。此次会议聚焦中药现代化研发重难点,诚邀全国中医药专家共同讨论“大健康”新时代背景下传统药...
-
振东出题,专家解题:“大健康”背景 下,振东制药率先“破冰”!
发布时间:2025/06/25
6月17日,全国学会服务地方产业发展试点项目正式落地山西。该项目由中国科协主导,振东制药协办,研发总裁游蓉丽主持。旨在通过嫁接全国学会的学术资源助力山西地区药企实现技术升级,推动当地中医药企业集群全面...
-
振东集团资助范围辐射全国,形成”爱出者爱返”的闭环
发布时间:2025/06/11
在商业与公益的天平上,山西振东健康产业集团选择了后者——即便负债也要坚持的”变态慈善”。这家从太行山走出的民营企业,用32年时间构建起一套独特的公益生态系统,累计捐赠超10亿元,将”与民同...
-
“酷”大脑研究的扭曲观念扼杀了心理治疗
发布时间:2020/03/31
‘对于人类的每一个问题,总是存在着众所周知的解决方案-简洁,合理和错误。” 人类从来没有遇到过比了解我们自己的人性更复杂的问题。而且,不乏任何试图探究其深度的简洁,合理和错误的答案。 在我职业生...
-
SpaceX赢得NASA合同,使用新型Dragon XL工艺将货物运送到月球网关
发布时间:2020/03/31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挖掘出一种尚未建造的SpaceX货运飞船,用于向尚未发射的绕月轨道前哨基地运送补给品。 SpaceX的机器人Dragon XL是其主力Dragon太空船的圆柱形超大型版本,将作为第一批从NASA获得...
-
Spaces应用程序使人们可以参加VR中的Zoom会议
发布时间:2020/03/30
一个名为Spaces的新PC VR应用程序使用户可以从VR内部加入Zoom会议和其他视频通话。 该应用是根据最近发生的COVID-19大流行而开发的,该大流行已经使世界各地许多人在家中工作并使用诸如Zoom之类的虚拟会议...
-
汇盈医疗声称其AI可以从CT扫描中检测冠状病毒,准确率达96%
发布时间:2020/03/30
总部位于中国惠州的医疗设备公司慧英医疗声称已开发出一种AI成像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使用CT胸部扫描来检测COVID-19的存在。该公司断言,如果不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COVID-19的标准测试方法),...
为全球抗疫提供坚实科技支撑(患难见真情 共同抗疫情)
发布时间:2020/04/05 新闻 浏览次数:674

核酸检测是确诊新冠肺炎的主要检测手段。图为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的服务机构之一、武汉金域医学公司核酸检测实验室检测人员在处理样本。
新华社记者 程 敏摄

河南省夏邑于氏中医院积极推进中医药参与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配制中药汤剂供抗疫人员使用。
苗育才摄(影像中国)
在疫情防控科研攻关中,中国科技界与各国同行携手,加强在溯源、药物、疫苗、检测等方面的科研合作,共享科研数据和信息,共同研究提出应对策略,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
行动——
高度负责任
在药物筛选研发方面,中国向世界公开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及药物筛选结果,法匹拉韦、恢复期血浆、中药等重点药物已向发生疫情的相关国家提供。
“中国在短时间内有效控制了疫情,并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降低了病亡率。”英国知名医学刊物《柳叶刀》刊文称,中国科学家在应对和防控本国疫情过程中所做的不懈努力,为其他国家争取了宝贵时间,也为国际科学界共同应对疫情提供了有益经验,为疫情防控全球阻击战提供坚实科技支撑。
“中国科研机构在病毒学方面所作的研究令人印象深刻。此外,中国还对现有注册药物在抑制病毒活性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中国科学家的工作为疫苗研发奠定了基础。”俄罗斯莫斯科物理技术学院基因工程实验室主任帕维尔·沃尔奇科夫认为,中国的生物科学和医学工作者在抗击疫情中表现出了高度的专业水平。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果断措施,有效遏制了疫情蔓延,值得他国借鉴。
日本医疗治理研究所理事长上昌宏积极评价中国与多国专家和制药公司合作开发治疗新冠肺炎的相关药物和疫苗,认为科学数据和信息共享是国际合作的前提和基础,中国负责任的做法有助于全球医学发展和进步。
公开——
共享与交流
中国科技界紧急搭建“全球冠状病毒组学数据共享与分析系统”“2019新型冠状病毒资源库”两个平台,后者已为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访客提供数据服务,下载文件超过400万份。在疫情发生后搭建的“防控新冠肺炎科研成果共享交流平台”上,目前约有100种期刊上线,论文和报告超过700篇。
同期,在《柳叶刀》《新英格兰杂志》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中国科学家发表了50多篇论文,供全球同行交流。
知名学术期刊《科学》日前刊文称,中国和德国科研团队正联手解析新冠病毒主要蛋白酶晶体结构,这将有助于推动抑制剂的研发。前不久,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英国国家科研与创新署发布联合声明,表示将动员、协调和整合资金,共同支持两国科学界为疫情防治提供科技保障和决策建议。
“在疫情防控科研攻关中,中国科学家与国际同行保持交流合作,深入沟通,并与各国及时共享科学数据、技术成果和防控策略。”沃尔奇科夫强调,新冠肺炎疫情是人类共同的敌人,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依靠全球科技界的共同努力,集中全人类的智慧,同时我们取得的成果也应共享”。
巴西中医学院院长海金斯说:“中国科研人员第一时间分离鉴定出病毒毒株,并与全世界分享,充分展现出了中国的科研实力。”海金斯认为,中国科学界在抗击疫情过程中,围绕着有效药物研发和临床救治做了大量工作,并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方案。这将为其他国家抗击疫情提供重要支持。
泰国卫生部传染病控制厅传染病学专家蓬叻德表示,中国高度重视疫情防控的科研全球合作,第一时间向全球分享了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并与多个国家、国际和地区组织分享疫情防控和诊疗方案等技术文件,提高了其他国家应对疫情的能力和速度。“中国向其他国家提供医疗物资支持,并在药物、疫苗、检测试剂等方面开展科研合作,共享科研成果,为全球抗击疫情作出重要贡献。在诊治过程中,中国一系列高技术手段在病毒溯源、药物研发、疫苗研制、重症救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蓬叻德说。
创新——
新技术超赞
美国媒体近日突出报道了中国科技公司以多种形式深度参与抗击疫情的事例,援引休斯敦大学机器人研究专家欧马里的话说:“中国的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追溯疫情传播信息、确定危险程度,并找出限制疫情传播的办法。”
泰中商会副主席派奇表示:“抗击疫情过程中,中国科技应用令人印象深刻。”派奇认为,中国在多个地区推行远程检测病毒并开展治疗的高科技诊断系统,这些自动诊断系统运用了人工智能技术,病毒检测准确率高达96%。他还列举了诸如能够24小时熬制草药的机器人、无人机运送急需医疗物资等诸多高新科技手段,认为这些创新产品的应用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降低了人员被感染的风险。
多米尼加技术专家希德克尔·莫里森近日制作了视频短片,点赞中国使用现代科技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在医院,机器人可以代替护士为病人送药品或食品,以此减少医患之间的直接接触。在社区,无人机和机器人不仅用来消毒,还可以提醒居民回家隔离并采取防护措施。机器人被用来检查电网、维护电路和电信设备等,这样就减少了工人被感染的风险。”莫里森在短片中说。
(本报北京、莫斯科、东京、里约热内卢、曼谷4月4日电记者李锋、殷新宇、刘军国、张远南、李晓骁、孙广勇)
上一篇: 特写:武汉,清明这一刻
下一篇: 休戚与共 同心战疫(大使随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