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人大代表张淑琴、兰山区人大代表全传晓建议:完善商业信用体系建设 切实保护中小企业利益
发布时间:2025/03/06
2025年3月6日,金融时报社刊载全国人大代表张淑琴、兰山区人大代表全传晓关于“完善商业信用体系建设 切实保护中小企业利益”的署名文章。人大代表围绕构建商业信用展开,分析其在实体经济中的作用、存在问题,探讨...
-
@全体毕业生,这4万份打包胶带为你送上毕业祝福!
发布时间:2024/06/28
蔓蔓日茂,蝉鸣渐起,夏日正当时。 拨穗礼成,当毕业典礼徐徐落幕,也宣告着大学四年的故事将要落下帷幕。在这个充满意义的时刻,淘宝联合全国100多所高校菜鸟驿站,为即将踏上新旅程的毕业生们精心准备了4万份打...
-
贵阳市云岩区溯源纠纷调解服务所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联合体”成立
发布时间:2024/06/11
2024 年 6 月 7 日,贵阳市云岩区溯源纠纷调解服务所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联合体”成立大会盛大举行。此次大会参会人员包括阎毅、杨健铭、丁鲁黔等在内的 30 余位各界人士。 身为金牌调解员的阎毅,凭借其丰富的调...
-
新起点,新力量:贵阳市云岩区诉源纠纷调解服务所挂牌成立
发布时间:2024/05/31
5月27日,贵阳市云岩区诉源纠纷调解服务所(下简称诉源纠纷调解所)正式挂牌成立。 诉源纠纷调解所,系在贵阳市云岩区法学会一届二次会长会议审核通过,经贵阳市云岩区法学会批准设立的一家民办非企业性质的调解...
-
“酷”大脑研究的扭曲观念扼杀了心理治疗
发布时间:2020/03/31
‘对于人类的每一个问题,总是存在着众所周知的解决方案-简洁,合理和错误。” 人类从来没有遇到过比了解我们自己的人性更复杂的问题。而且,不乏任何试图探究其深度的简洁,合理和错误的答案。 在我职业生...
-
SpaceX赢得NASA合同,使用新型Dragon XL工艺将货物运送到月球网关
发布时间:2020/03/31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挖掘出一种尚未建造的SpaceX货运飞船,用于向尚未发射的绕月轨道前哨基地运送补给品。 SpaceX的机器人Dragon XL是其主力Dragon太空船的圆柱形超大型版本,将作为第一批从NASA获得...
-
Spaces应用程序使人们可以参加VR中的Zoom会议
发布时间:2020/03/30
一个名为Spaces的新PC VR应用程序使用户可以从VR内部加入Zoom会议和其他视频通话。 该应用是根据最近发生的COVID-19大流行而开发的,该大流行已经使世界各地许多人在家中工作并使用诸如Zoom之类的虚拟会议...
-
汇盈医疗声称其AI可以从CT扫描中检测冠状病毒,准确率达96%
发布时间:2020/03/30
总部位于中国惠州的医疗设备公司慧英医疗声称已开发出一种AI成像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使用CT胸部扫描来检测COVID-19的存在。该公司断言,如果不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COVID-19的标准测试方法),...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今年粮食丰收基础稳固
发布时间:2020/04/11 新闻 浏览次数:630
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粮食生产稳不稳,不仅全国人民关心,也备受世界瞩目。在全球疫情加速蔓延的大背景下,我国粮食生产是否会受到疫情冲击?经济日报记者采访了有关人士,探讨我国粮食生产和春耕有序推进的情况。
连年丰收面积稳
中国政府始终对粮食安全有清醒认识。“2004年起,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16连丰,连续5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增产幅度最大的时期。”中国社科院农村所产业经济室主任刘长全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从农业补贴、水利设施、转移支付等多方面加强对粮食生产支持和保护。2019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277亿斤,创历史最高水平;人均粮食占有量474公斤,超过了国际公认的安全线。
稳粮食关键在于稳面积。近年来,各地发挥价格的指挥棒作用,打出了政策组合拳,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发挥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的作用,积极开展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等社会化服务,降低生产成本;运用金融保险的力量,推进小麦、玉米和大米三大主粮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减轻自然风险压力。
粮食主产区种植面积稳定,产量就稳定。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顾问、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郭天财连日来一直在小麦主产区的田间奔波。他表示,河南是小麦生产第一大省,近年来小麦单产持续提高。河南开展小麦整建制高产创建,从统一良种、肥水管理到病虫防控、机械收获,逐步推行标准化生产。如今,中国人每吃4个馒头就有1个来自河南。
商品粮基地稳定,调出量就有保障。黑龙江农垦总局局长王守聪长期在农垦系统工作。他介绍,农垦系统拥有耕地近1亿亩,粮食的可调出量充足,仅黑龙江农垦年产的粮食就足够京津沪渝四大直辖市约1亿人一年的口粮。
着眼当前产量稳
越是面对挑战,越要抓好粮食生产。“疫情初期,部分地区的农资流通面临一些困难。当前,农资重点企业复工率和农资门店营业率均已达常年水平,春耕生产的种子农药化肥有充足保障。”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司副司长黄修柱说。
再有不到两个月,夏粮就将迎来大面积收获。农业农村部种植业司副司长刘莉华说,今年气温偏高,小麦生育期比往年提前一周。目前,长势好于上年和常年,一二类苗比例87.2%,比上年提高3.5个百分点。总体看,春季田管到位,土壤墒情充足,丰收很有基础。
目前,春耕春播已经从南到北陆续展开。截至3月26日,全国春播粮食7480多万亩,进度同比快了0.6个百分点。早稻育秧已近七成,栽插1600多万亩,育秧进度快了1.6个百分点,栽插进度快2.9个百分点。东北4省区春播意向面积稳中略增,春播墒情好。4月份,全国进入机耕机播的作业高峰,投入春耕的农机具总量预计超过2000万台套。
在江西省赣州市定南县长桥村,村民余鸿胜正在秧田里机播,旁边是旋耕机在犁田。“去年种了57亩水稻,今年我们扩大到150亩,争取都种上双季稻。”余鸿胜说,“为做好春播,县里协调解决耕地流转、融资贷款等难题。有了政府的扶持,我对丰收充满信心。”
未来产能提升稳
粮食安全,根本在耕地,出路在科技。“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软硬件同时发力将长期决定农业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
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许多昔日的“斗笠田”“望天田”变成了阡陌纵横的“万亩田”“吨粮田”。据中国科学院评估,耕地质量每提升1个至2个等级,粮食产能平均提高10%到20%。在严重气象灾害年份,高标准农田项目区粮食产能稳定性水平要明显高于非项目区。
在耕地稳固的情况下,继续提高单产的关键在于科技助力农业发展。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廖西元表示,我国持续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大力发展现代种业,推进农机化转型升级,推广先进适用技术。目前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达59.2%,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已超70%,主要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达95%以上。
袁隆平和超级杂交水稻、李振声和远缘杂交小麦、李登海和紧凑型杂交玉米……近年来,中国人依靠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培育出一批国际领先的品种,推动全国主要农作物品种更新了5次至6次,每次更新都增产10%以上。截至目前,全国选育农作物品种4万多个,申请植物新品种保护达到2.7万个,位居世界第一。中国粮食生产的安全稳定,也将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促进共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乔金亮)
上一篇: 这道疫情防控的重要防线 习近平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