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脱发难题有新招:振东制药达霏欣推出“内服外治”方案,助力毛囊新生
发布时间:2025/07/24
近年来,随着生活压力加剧、作息不规律及环境因素影响,脱发、白发问题呈现年轻化趋势,成为困扰现代人的普遍健康难题。面对庞大的市场需求,传统单一治疗手段逐渐显露出局限性。近日,专注毛发健康领域22年的达...
-
“大健康”中医药技术壁垒下,振东制药靠“一问一答”成功破局
发布时间:2025/06/26
6月17日,中国药理学会党委书记杜冠华率专家团队赴振东制药开展专项技术对接,全国学会服务地方产业发展项目正式启动。此次会议聚焦中药现代化研发重难点,诚邀全国中医药专家共同讨论“大健康”新时代背景下传统药...
-
振东出题,专家解题:“大健康”背景 下,振东制药率先“破冰”!
发布时间:2025/06/25
6月17日,全国学会服务地方产业发展试点项目正式落地山西。该项目由中国科协主导,振东制药协办,研发总裁游蓉丽主持。旨在通过嫁接全国学会的学术资源助力山西地区药企实现技术升级,推动当地中医药企业集群全面...
-
振东集团资助范围辐射全国,形成”爱出者爱返”的闭环
发布时间:2025/06/11
在商业与公益的天平上,山西振东健康产业集团选择了后者——即便负债也要坚持的”变态慈善”。这家从太行山走出的民营企业,用32年时间构建起一套独特的公益生态系统,累计捐赠超10亿元,将”与民同...
-
“酷”大脑研究的扭曲观念扼杀了心理治疗
发布时间:2020/03/31
‘对于人类的每一个问题,总是存在着众所周知的解决方案-简洁,合理和错误。” 人类从来没有遇到过比了解我们自己的人性更复杂的问题。而且,不乏任何试图探究其深度的简洁,合理和错误的答案。 在我职业生...
-
SpaceX赢得NASA合同,使用新型Dragon XL工艺将货物运送到月球网关
发布时间:2020/03/31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挖掘出一种尚未建造的SpaceX货运飞船,用于向尚未发射的绕月轨道前哨基地运送补给品。 SpaceX的机器人Dragon XL是其主力Dragon太空船的圆柱形超大型版本,将作为第一批从NASA获得...
-
Spaces应用程序使人们可以参加VR中的Zoom会议
发布时间:2020/03/30
一个名为Spaces的新PC VR应用程序使用户可以从VR内部加入Zoom会议和其他视频通话。 该应用是根据最近发生的COVID-19大流行而开发的,该大流行已经使世界各地许多人在家中工作并使用诸如Zoom之类的虚拟会议...
-
汇盈医疗声称其AI可以从CT扫描中检测冠状病毒,准确率达96%
发布时间:2020/03/30
总部位于中国惠州的医疗设备公司慧英医疗声称已开发出一种AI成像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使用CT胸部扫描来检测COVID-19的存在。该公司断言,如果不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COVID-19的标准测试方法),...
支农出实招惠农到地头(统筹抓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
发布时间:2020/04/15 新闻 浏览次数:625
支农出实招惠农到地头(统筹抓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
![]() |
图为4月14日,北京市延庆区沈家营镇农民在犁地准备春播。 |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4月8日召开会议指出,我国农业连年丰收,粮食储备充裕,完全有能力保证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要抓好春季农业生产,加强粮食市场价格监测和监管,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
当前,要抓紧组织好春管春播,加快把支农政策措施落实到田间地头。各地纷纷出台措施,稳定粮食生产,保障种粮农民合理收益,确保14亿中国人端牢自己的饭碗。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复杂形势下,发挥好“三农”的压舱石作用,就能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赢得主动。
——编者
广西南宁——
种粮补贴加紧发放
本报记者张云河
“嘟嘟嘟——”,广西南宁宾阳县的水稻田里,插秧机正撒着欢。秧抓一插,绿油油的秧苗扎进田里,稳稳当当。几个来回,一块田很快就打理完了。
眼前这个操作插秧机的庄稼汉,名叫郑成功。他大学毕业,30岁刚出头,已经是宾阳县有名的种植大户,今年在中华镇等地新流转了244亩水稻田。
这么多地,后续投入一定少不了。
“哈哈,不怕!”郑成功爽朗一笑,“还有政府补贴呢!”
原来,为了做好春耕工作,3月底,广西发出一份大礼包。“今年上半年,单茬种粮50亩以上的生产主体,每亩最高补贴100元;若是一年能种两茬粮,晚稻每亩再补400元;如果全年采取‘早稻+晚稻(再生稻、玉米)+马铃薯’三茬种植,那么将获得每亩最多800元的补贴。”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种植业管理处处长翁丽平介绍。
不但如此,南宁市还有额外奖励:如果种水稻20亩以上,种粮户还能获得每亩100元的补贴,而且种植50亩以上的生产主体所获补贴还能和自治区的政策叠加。
郑成功摊开账本,算起了账:“去年的水稻生产者补贴,每季每亩223元,一年下来有50万元出头。今年我总共种了1400亩水稻田,一年两熟,按照自治区的政策,每亩能补贴500元,再加上市里的,每亩总共600元。一合计,足足有84万元。”
政策的落实需要体制机制的有力保障。这一次,广西农业部门和财政部门积极改革创新,将原先收获后审核的方式前置到耕种阶段,给农民尽快发放补贴,之后再根据实际种植面积和产量复查复核。目前各地摸底申报工作已经基本结束,预计5月10日前,即可下达补贴资金。
依靠补贴和卖粮的收入,郑成功建起了育秧工厂和烘干中心,购置了拖拉机、插秧机、植保机、收割机等50多台机械,他的团队也扩大到75人,去年粮食产量突破1000吨。
“政府补贴提高了,我这心里热乎乎!”看着地里的秧苗,郑成功笑着说,“我可是指望着这些‘小家伙’呢。”
黑龙江哈尔滨——
预约收粮农民省心
本报记者方圆
早上7点刚过,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木兰县柳河镇向山村种粮大户邢健鑫就办完了一件大事。
头天晚上,他在“惠三农”手机APP上查看家附近的收储库点,发现中储粮哈尔滨直属库距离近、可预约,便点击了售粮预约。到达现场后,他拿着二维码电子版排队凭证,卸车、验粮、称重、结算,一套流程下来,只用了不到一小时。
原本,邢健鑫担心卖粮会受疫情影响,忐忑了好一阵子,听说东北地区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期限延长了一个月,心里才踏实了。没想到,今年卖粮的过程会让他感到这么省心。“往年哪儿收粮、收啥粮这些事,要么是跑收粮现场问,要么是四处找邻居打听。今年提前在手机上预约好,省了来回折腾。”邢健鑫说,“我家有两车70吨圆粒水稻,卖了18万多元,因为种得好,价格比去年还高点,粮运走钱到手,我这心里可算是踏实了。”眼下,这笔卖粮款已经用来购买他今年春耕所需的农资。
邢健鑫使用的这款收粮预约手机APP,在黑龙江已得到广泛运用。“为减少收购排队带来的人员聚集等问题,各收购库点通过手机预约等办法方便农民卖粮。由于县域之间售粮车交通受限,一些地方收购库点数量不够,我们在收储矛盾集中的地区新增33个收购库点,还免费提供粮食样品检验服务。”中储粮黑龙江分公司购销计划处处长褚凤新介绍。
增加库点实现了有库收粮,收粮资金方面如何保障?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黑龙江省分行粮棉油处处长刘恩来介绍,农发行在最低价稻谷收购资金安排上足额准备了信贷资金,做到收购资金“钱等粮”。截至3月末,累计投放各类粮食收购贷款566.9亿元,同比增加42.6亿元,支持收购粮食410.8亿斤。
“我们和中储粮黑龙江分公司、农发行黑龙江省分行共同开展收购工作。目前,最低收购价稻谷收购政策已于3月31日圆满收官,全省累计收购最低收购价稻谷286.5亿斤,比上年增加15亿斤。”黑龙江省粮食局调控处副处长尹延涛说。
河南修武——
小麦投保心里有底
本报记者毕京津
这次投保,老王一点没犹豫,一接到中原农险修武营销服务部的电话,就拿着身份证和1万多元钱赶了过去。走完签字、信息录入、出保单的程序,他长舒了一口气。
看着身后排长队等着投保的几百名“种粮人”,老王笑得露出了牙:“得亏来得早,这下心里有底了!修武20多万亩耕地,这小麦完全成本保险就试点10万亩,抢到就是赚到呀!”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流转的900多亩地,每亩交13.5元保费,就能得到一份根据定损理赔、最高可赔付900元的保险保障。而他自己一亩地种一季小麦的成本大约是850元。
原来他可瞧不上保险。老王本名叫王玉良,老家在修武县东水寨村,2014年和两个伙计流转了600亩地搞规模化种植,靠着风调雨顺,连着赚了两年钱。这下他更来劲了,看都不看,就“撵走”了上门来推广“中央财政小麦保险”的工作人员。
“那会儿舍不得保费呀!”想起2016年的损失,老王还是心疼不已。那年5月份,小麦赤霉病在焦作地区大暴发,青色的麦秆上长出的都是白麦头。老王的麦田减产大半,不仅没赚着钱,还多了3万多元欠账!看着其他投了小麦保险的农户,根据各自的损失程度都领到了一定的保险赔付金,老王痛定思痛,2017年,他第一时间投了小麦保险。2018年清明节后,突如其来的“倒春寒”把地里浇水的喷头冻成了冰疙瘩,眼看小麦抽穗都难,产量又要损失不少,老王却没那么慌了。“有损失,但不大,保险赔付以后能顾住!”他没想到保险和政策的甜头来得这么快。
2019年,老王自己独立承包了900多亩地,继续搞规模化经营。“这小麦完全成本保险,国家出七成保费,自己拿三成,总共掏1万多元,就能保本!”这次,他彻底服了国家的好政策。
据了解,河南省焦作市在武陟和修武两县试点完全成本小麦保险,由中原农险和中国人寿两家承保,在两县各试点10万亩,受到种粮大户和普通农户的积极响应。
“听说,周口那边还在试点完全收入保险,每亩地再多交几块钱,不仅能保本,还能保收入,希望这好政策早点推广到咱这儿来!”
湖南浏阳——
涉农贷款纾困解难
本报记者孙超
一场春雨过后,湖南浏阳的田野满是绿意,田间地头一路走来,随处可见忙碌的身影。正是大干一场的时候,浏阳市达浒镇金石村村民孔蒲中的家庭农场前阵子却遇到了现金流的难题。
“前两个月,养的甲鱼、土鸡、‘黄鸭叫’都不好卖,资金没回来。马上又要备耕,去年效益好,今年还打算扩大规模。一加一减,现金流一下子就紧了。”孔蒲中说。
就在这时,正在达浒镇推进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的湖南农业银行浏阳支行找到了孔蒲中。周末办公,上午收资料,下午放贷款,仅仅一天时间,一笔10万元的“惠农e贷·乡村振兴带头人贷”现金就到账了。
“这类贷款还包括粮食贷、农机贷等,都是各类农户急需的类型。”为孔蒲中发放贷款的客户经理韩新江说,“春耕生产等不得。这段时间连着加班,但看到确实解了农户燃眉之急,再忙都是值得的。”
“银行根据我的资质和经营流水,批了30万元无抵押贷款。我先申请到账10万元,后续再需要还可以随时申请到账,利息负担轻了很多。”孔蒲中说,除了银行的惠农政策,他还申请了浏阳市政府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贷款贴息,贷款10万元至100万元的,最多可以贴息3%。
本是销售好时节,浏阳市沙市镇不少养鸡大户却犯了愁,商品鸡已到出栏时,但受疫情影响,产品积压严重,每多养一天,就是一天的损失。
一边是养殖户卖不出,另一边是收购商缺资金。同在沙市镇,拥有大型冷链设施的汇都食品贸易有限公司,也受疫情影响面临资金短缺的困境。
近日,一笔来自浏阳农商银行沙市支行的200万元复工复产专项贷款,发至汇都食品贸易有限公司账户,解决了企业与农户的困难——企业迅速恢复正常运行,农户也就近找到了销售渠道。
为应对疫情对“三农”的影响,浏阳市把辖内11家银行共计45个涉农金融产品汇编成册,帮助农业企业更好地“货比三家”,结合自身实际挑选最合适的金融产品。目前已帮助8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与金融机构达成合作意向,授信金额达5000余万元。
《 人民日报 》( 2020年04月15日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