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脱发难题有新招:振东制药达霏欣推出“内服外治”方案,助力毛囊新生
发布时间:2025/07/24
近年来,随着生活压力加剧、作息不规律及环境因素影响,脱发、白发问题呈现年轻化趋势,成为困扰现代人的普遍健康难题。面对庞大的市场需求,传统单一治疗手段逐渐显露出局限性。近日,专注毛发健康领域22年的达...
-
“大健康”中医药技术壁垒下,振东制药靠“一问一答”成功破局
发布时间:2025/06/26
6月17日,中国药理学会党委书记杜冠华率专家团队赴振东制药开展专项技术对接,全国学会服务地方产业发展项目正式启动。此次会议聚焦中药现代化研发重难点,诚邀全国中医药专家共同讨论“大健康”新时代背景下传统药...
-
振东出题,专家解题:“大健康”背景 下,振东制药率先“破冰”!
发布时间:2025/06/25
6月17日,全国学会服务地方产业发展试点项目正式落地山西。该项目由中国科协主导,振东制药协办,研发总裁游蓉丽主持。旨在通过嫁接全国学会的学术资源助力山西地区药企实现技术升级,推动当地中医药企业集群全面...
-
振东集团资助范围辐射全国,形成”爱出者爱返”的闭环
发布时间:2025/06/11
在商业与公益的天平上,山西振东健康产业集团选择了后者——即便负债也要坚持的”变态慈善”。这家从太行山走出的民营企业,用32年时间构建起一套独特的公益生态系统,累计捐赠超10亿元,将”与民同...
-
“酷”大脑研究的扭曲观念扼杀了心理治疗
发布时间:2020/03/31
‘对于人类的每一个问题,总是存在着众所周知的解决方案-简洁,合理和错误。” 人类从来没有遇到过比了解我们自己的人性更复杂的问题。而且,不乏任何试图探究其深度的简洁,合理和错误的答案。 在我职业生...
-
SpaceX赢得NASA合同,使用新型Dragon XL工艺将货物运送到月球网关
发布时间:2020/03/31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挖掘出一种尚未建造的SpaceX货运飞船,用于向尚未发射的绕月轨道前哨基地运送补给品。 SpaceX的机器人Dragon XL是其主力Dragon太空船的圆柱形超大型版本,将作为第一批从NASA获得...
-
Spaces应用程序使人们可以参加VR中的Zoom会议
发布时间:2020/03/30
一个名为Spaces的新PC VR应用程序使用户可以从VR内部加入Zoom会议和其他视频通话。 该应用是根据最近发生的COVID-19大流行而开发的,该大流行已经使世界各地许多人在家中工作并使用诸如Zoom之类的虚拟会议...
-
汇盈医疗声称其AI可以从CT扫描中检测冠状病毒,准确率达96%
发布时间:2020/03/30
总部位于中国惠州的医疗设备公司慧英医疗声称已开发出一种AI成像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使用CT胸部扫描来检测COVID-19的存在。该公司断言,如果不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COVID-19的标准测试方法),...
念好战贫“实”字诀 激活致富“红”细胞
发布时间:2020/04/23 新闻 浏览次数:625
念好战贫“实”字诀 激活致富“红”细胞
——广东帮扶广西贫困地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本报记者 周仕兴 本报通讯员 凌吉荣 刘廷智《光明日报》( 2020年04月23日05版)
广西巴马积极推进产业扶贫“以奖代补”形式,在易地扶贫搬迁地区引进小谷鸡、食用菌等特色产业,与深圳市场对接。资料图片
贫困群众在粤桂扶贫协作项目的扶贫车间务工。资料图片
深圳医务工作者在广西巴马学校开展地中海贫血标本采集。资料图片
【探寻“中国之治”的“实践密码”】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大战略,是加强区域合作、优化产业布局、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的大布局,是实现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大举措,必须认清形势、聚焦精准、深化帮扶、确保实效,切实提高工作水平,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2016年以来,广东深圳、湛江、茂名等8个市与广西33个贫困县结对开展“携手奔小康”行动,持续推进“四大战役”,全面打好“五场硬仗”。粤桂两省区扶贫协作创新,成为全国东西扶贫协作的典范,在国家扶贫成效考核中成绩连续3年位列全国第一方阵。
关键词:扶贫协作产业帮扶扶贫车间共同富裕
新冠肺炎疫情使广西在广东务工人员返岗就业方面存在诸多不便。人们也担心,粤桂扶贫协作项目是否会延误或搁置,项目区群众的生活是否会受到影响?
关键时刻,粤桂扶贫协作机制发挥了作用——广东加快拨付帮扶资金,为对口帮扶的广西市县捐赠款物近千万元,并提供40多万只口罩,助力务工人员返岗就业、扶贫车间复工复产。
这是广东广西携手战贫的一个缩影。早在1996年,两省区在北京形成的《两广负责同志座谈纪要》,拉开了长达20多年的东西扶贫协作“长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东西扶贫协作力度更大,两广来往更密切,节奏更快,目标更明,各对口支援单位精准发力,久久为功,见证着两广协力共圆小康梦的决心。
1、“送饭碗”:就业帮扶户户受益
“返岗时搭乘专列,全程戴口罩,很安全;复工后错峰轮班,工厂还发放生活补贴,非常周到。”广西河池市东兰县返深务工贫困户王文美高兴地说。
疫情发生后,东兰县不少外出务工人员滞留待岗。为解决贫困群众返岗复工难题,东兰、深圳两地联动,采取“点对点”输送的闭环管理模式,优先组织1000多名劳动力赴粤返岗。同时,深圳市龙华区对口东兰扶贫协作组积极对接开展春季网络招聘会,协调50家企业提供就业岗位3万余个,解决了务工人员的燃眉之急。
东兰地处桂西北山区,是深度贫困县。在与深圳市龙华区扶贫协作中,东兰县主动承接广东企业战略转移,创新粤桂扶贫劳务协作机制,创新“扶贫大车间”发展方式,创建子母厂,扶贫车间覆盖全县13个乡镇和149个村(社区),目前已引进东兰汉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东兰俊宏精密电子有限公司等8家公司,可提供5000多个就业岗位。2020年全部建成投产后,预计创造年产值约10亿元,受益贫困群众达3300户、1.6万人以上,实现“万人就业、万户受益、万家脱贫”目标。
“易地搬迁贫困户‘搬得出’仅是第一步,如何‘稳得住、能就业、可致富’才是关键。”深圳市龙华区扶贫挂职干部,东兰县委常委、副县长郭志丰说,东兰县发挥粤桂扶贫协作机制,将易地搬迁工程与扶贫车间项目协同推进,通过“子母扶贫车间”让原材料多跑路、就业人员少跑腿,东厂西移,再通过职业技术学院和技能培训中心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真正实现送车间到村、送岗位到户、送技能到人。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广西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县长蓝海洲说,转移就业是推进精准扶贫的重要渠道,在粤桂扶贫协作中,从贫困户孩子就业、贫困家庭主要劳动力务工到建设贫困村就业基地,各有关方面都做了大量扎实有效工作,让贫困户就业无忧。
巴马瑶族自治县与深圳技师学院和深圳携创技工学校合作,组织高中、初中及同等学力的贫困家庭毕业生进行职业教育培训,毕业即安排工作,实现入学即就业,就读即脱贫。“我在深圳读书学费全免,还享受其他各类补贴,学到高端物流服务、实操会计等专业知识,一毕业就入厂工作,每个月收入4000多元。”巴马青年杨秋月说,与她同行的8位同乡都已在深圳就业。
“我和爱人每月有6000元左右的收入,除了平时开支,每年有3万多元的存款,2018年我家顺利脱贫了,现在的生活是越过越好了。”蒙丽春是巴马东山乡长洞村的一名贫困户,过去因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只能在家务农,生活十分艰苦。2018年,她和丈夫通过东山乡劳务工作联络服务站,接受技术培训后,在广东东莞找到了稳定的工作。
为让贫困户在外在家都能就业增收,巴马与深圳大鹏新区统战和社会建设局对接,搭建“真情送岗·精准帮扶”专场招聘劳务平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在贫困村建立产业基地等,为贫困户提供就业信息、就业岗位,并设有就业联络服务站,搭建好劳务平台,全力为务工人员提供优质服务和帮助。
“我们不但对接企业,收集就业信息,提供咨询服务,还经常到企业、到贫困户家里了解情况,尽力为他们做好服务,提供帮助。”巴马瑶族自治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周昱表示,2019年,巴马共完成精准扶贫贫困户劳动力转移就业1.57万人,实现4154户贫困户、1.9万余人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1.24%。
2、“造饭碗”:产业帮扶处处开花
“以前靠种植水稻、玉米维持生活,收入很低。现在我把土地入股到深圳光明区帮扶的潞城油茶产业基地,每个月务工领工资,年底还有一笔分红。”广西百色市田林县潞城瑶族乡旺吉村贫困户张建七高兴地说,像他一样到该产业基地务工的贫困户有250人。
田林县是广西油茶重点产区,以前因油茶品种差,挂果周期长产量低,经济效益不高。2017年,深圳市光明区安排帮扶资金1300万元实施田林油茶产业示范基地、生态猪养殖两个产业项目,惠及潞城瑶族乡贫困户1828户、7407人,带动周边村屯500户贫困户、1937人脱贫;投资60万元在百乐乡建设沃柑产业扶持基地,助力贫困户222户、880余人脱贫。
“产业是贫困群众稳定脱贫、持续增收的根本,深圳市光明区把支持产业发展作为扶贫协作首选内容,项目效益精准到户,扶贫协作成效明显。”田林县委书记彭斌介绍说,田林县利用粤桂扶贫协作契机,让特色产品走进粤港澳大湾区,鼓起农民的“钱袋子”。
和田林县一样,广西各对口帮扶县依托广东资金、技术、先进管理经验等对口帮扶优势条件,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打好产业生态牌、绿色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米袋子”“菜篮子”“果园子”,探索建立贫困地区“输血+造血”的稳定脱贫长效机制。
“以前,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务工。在深圳大鹏新区帮扶下,我们村建成了小谷鸡基地,发展起小谷鸡养殖特色产业,带动216户贫困户实现增收脱贫。”巴马瑶族自治县所略乡坡帮村党支部书记罗美英说。
在东西部扶贫协作框架下,巴马采取“政府筹资建棚、公司提供技术及产品回收服务、农户认领或委托合作社经营获得收益”模式,积极推进产业扶贫“以奖代补”形式,在易地扶贫搬迁地区引进小谷鸡、食用菌等特色产业,与深圳市场对接。
巴马拥有良好的生态条件,康养产业方兴未艾。深圳与巴马深化协作,进行综合改革,双方按照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思路,扩大生态经济产业链的广度和深度,设立“深圳巴马大健康合作特别试验区”,将深圳先进的生命健康科研资源与养生空间有机结合,专注发展大健康产业,打造辐射珠江—西江经济带、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的高端康养基地。
3、“稳饭碗”:医疗教育人人用心
“在家门口就能找深圳的专家看病,而且报销比例很高,既方便又实惠。”通过视频远程诊疗后,东兰县隘洞镇居民韦明优说。
2017年9月,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主任医师冷有旭驻点东兰,帮扶东兰县人民医院妇产科建设。龙华区中心医院还采取“导师制”模式,通过手术示教、疑难病例讨论、提供进修机会等方式,开展智慧医疗帮扶和骨干人才培养,为东兰县打造一支“不走的医疗队”。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巴马地处滇黔桂连片石漠化山区,自然条件恶劣,群众因病致贫、返贫比例高达14%。深圳市投资830万元,在巴马实施高发疾病遗传病出生缺陷防治项目、儿童精准营养改善项目和地方遗传病防治项目,共完成6万名青少年地中海贫血筛查,为1.7万名婴幼儿发放“营养包”,阻断“因病致贫”代际相传。
教育扶贫是增进贫困地区“造血”之举。“穷不读书,穷根难除;富不读书,富不长久。没有思想文化的武装,是无法真正从大山中走出来的。”广东省第二扶贫协作工作组组长邝兵介绍,随着粤桂扶贫协作的推进,一批粤桂学校“落地安家”,成为贫困山区孩子的“精神粮仓”。
“多亏深圳的帮助,我们的孩子也能上幼儿园了。”田林县六隆镇供央村村民农永华说。过去在部分贫困山区,由于幼儿园学位不足,一些适龄儿童只好上山放羊。
为解决易地搬迁安置点贫困户学前适龄儿童教育保障问题,深圳市光明区共安排扶贫协作资金1918万元,帮扶田林县实施8个乡(镇)易地搬迁安置点配套建设幼儿园项目,成为搬迁群众“留得住”的“稳定剂”。
2018年6月,广东广西两省区签订了《粤桂教育协作框架协议(2018—2020年)》,广东选定50所普通高中、职业学校,与广西33个国定贫困县(片区县)50所普通高中、职业学校结成“一帮一”对子学校,每校每年各选派2至3名骨干教师到广西支教,广西也选派一批教师和校长到广东各类学校跟班培训,提升了对口帮扶市县的教育水平。
“到深圳的优秀学校开开眼界!”田林县选派到深圳市光明区跟班学习的教师方雪说。2019年,深圳市光明区共选派21名优秀医生教师进驻田林县开展支医支教工作,田林县选派100名教育医务工作者到深圳市光明区跟班学习交流,同时还组织开展人才交流培训共6期930人。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深圳市光明区选派田林县支教的教师何军华说,“通过教育阻断山区贫穷代际传递,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我们将继续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本报记者周仕兴本报通讯员凌吉荣刘廷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