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脱发难题有新招:振东制药达霏欣推出“内服外治”方案,助力毛囊新生
发布时间:2025/07/24
近年来,随着生活压力加剧、作息不规律及环境因素影响,脱发、白发问题呈现年轻化趋势,成为困扰现代人的普遍健康难题。面对庞大的市场需求,传统单一治疗手段逐渐显露出局限性。近日,专注毛发健康领域22年的达...
-
“大健康”中医药技术壁垒下,振东制药靠“一问一答”成功破局
发布时间:2025/06/26
6月17日,中国药理学会党委书记杜冠华率专家团队赴振东制药开展专项技术对接,全国学会服务地方产业发展项目正式启动。此次会议聚焦中药现代化研发重难点,诚邀全国中医药专家共同讨论“大健康”新时代背景下传统药...
-
振东出题,专家解题:“大健康”背景 下,振东制药率先“破冰”!
发布时间:2025/06/25
6月17日,全国学会服务地方产业发展试点项目正式落地山西。该项目由中国科协主导,振东制药协办,研发总裁游蓉丽主持。旨在通过嫁接全国学会的学术资源助力山西地区药企实现技术升级,推动当地中医药企业集群全面...
-
振东集团资助范围辐射全国,形成”爱出者爱返”的闭环
发布时间:2025/06/11
在商业与公益的天平上,山西振东健康产业集团选择了后者——即便负债也要坚持的”变态慈善”。这家从太行山走出的民营企业,用32年时间构建起一套独特的公益生态系统,累计捐赠超10亿元,将”与民同...
-
“酷”大脑研究的扭曲观念扼杀了心理治疗
发布时间:2020/03/31
‘对于人类的每一个问题,总是存在着众所周知的解决方案-简洁,合理和错误。” 人类从来没有遇到过比了解我们自己的人性更复杂的问题。而且,不乏任何试图探究其深度的简洁,合理和错误的答案。 在我职业生...
-
SpaceX赢得NASA合同,使用新型Dragon XL工艺将货物运送到月球网关
发布时间:2020/03/31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挖掘出一种尚未建造的SpaceX货运飞船,用于向尚未发射的绕月轨道前哨基地运送补给品。 SpaceX的机器人Dragon XL是其主力Dragon太空船的圆柱形超大型版本,将作为第一批从NASA获得...
-
Spaces应用程序使人们可以参加VR中的Zoom会议
发布时间:2020/03/30
一个名为Spaces的新PC VR应用程序使用户可以从VR内部加入Zoom会议和其他视频通话。 该应用是根据最近发生的COVID-19大流行而开发的,该大流行已经使世界各地许多人在家中工作并使用诸如Zoom之类的虚拟会议...
-
汇盈医疗声称其AI可以从CT扫描中检测冠状病毒,准确率达96%
发布时间:2020/03/30
总部位于中国惠州的医疗设备公司慧英医疗声称已开发出一种AI成像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使用CT胸部扫描来检测COVID-19的存在。该公司断言,如果不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COVID-19的标准测试方法),...
t望丨三变改革促三农跃升
发布时间:2020/04/26 新闻 浏览次数:657
文|《t望》新闻周刊记者陈先发王圣志姜刚
3 月 23 日,安徽铜陵普济圩现代农业集团稻虾养殖基地,农户在为稻虾田泼洒肥水 过仕宁摄 / 本刊
◇鼓励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农民靠乡,支持以租赁、合作的方式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发展乡村旅游,激活闲置资源,美化乡村环境,丰富城乡生活,增加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和农民财产性收入
◇全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数量双双突破10万,居全国前列,其背后是农业经营主体更加重视绿色农业、高效农业发展的可喜变化
作为中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安徽省一串串崭新的数据,标注着农村综合改革的新里程:
九成多的农村完成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近五成承包耕地流转规模经营;粮食生产实现“十六连丰”;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双双突破10万个,分别居全国第1位、第5位;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创近5年新高……
近日,《t望》新闻周刊记者深入安徽各地采访了解到,围绕处理好农民与土地关系主线,安徽省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持续释放红利,宅基地改革激活农村资源,同时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带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业经营效率。这些都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新动能。
农村改革红利释放
“今年1月,我家领到5800元分红,这已是连续三年领分红了。”滁州市凤阳县小溪河镇小岗村村民程夕兵对本刊记者说,村里的发展面貌“一天一个样”,村民开上小汽车、住进小洋楼,日子也越过越好。
时针拨回至42年前,18位小岗村农民在“生死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拉开中国农村改革的大幕,一举解决了自身温饱问题。
作为农村改革的“试验田”,安徽省在农村税费改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等方面,持续走在全国前列。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农村集体资产归属不清、权责不明等问题凸显。如何让农村“沉睡的资产”醒起来、活起来、动起来,成为深化农村改革的“必答题”。
四年前,在安徽滁州凤阳县小岗村农村改革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决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根本靠深化改革。
勇当农村改革先锋的安徽,不断探索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多项管长远、管根本、管大局的改革,破解农业农村发展障碍,激发农业农村发展内在活力。
2016年以来,小岗村探索推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三变”(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界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从“户户包田”到实现对村集体资产的“人人持股”。通过控股、参股的公司利润分成,小岗品牌使用费等多种经营形式,村集体经济收入连跨新台阶。从2018年起至今,小岗村已连续三年分红。
“农业农村发展必须向改革要动力。”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卢仕仁对本刊记者说,安徽立足省情,稳步推进农村改革,去年入选了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省试点单位。
截至去年底,安徽完成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村庄占比为93.7%,实现分红的村村均累计分红40.9万元。实施“三变”改革的村达52.8%,参改农户户均增收1100元。
与此同时,安徽省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正加快实施,全省承包耕地流转率达到48.9%。
农村宅基地改革也在江淮大地破冰。2015年3月,中央批准金寨县为全国15个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县之一。
“我们制定了宅基地自愿退出奖励扶持,宅基地节约集约和有偿使用等政策,在村庄布点规划上注重科学性,退出补偿注重合理性,确保户有所居、有序退出。”金寨县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办副主任杨先忠说,截至去年底,全县自愿退出宅基地的有4.4万余户,腾退复垦宅基地4.85万亩,新建居民安置点485个,节约耕地4.2万亩。
合肥市,近年来也探索实施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
合肥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夏伦平向本刊记者介绍,他们鼓励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农民靠乡,支持以租赁、合作的方式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发展乡村旅游,激活闲置资源,美化乡村环境,丰富城乡生活,增加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和农民财产性收入。
“安徽农村改革实践证明,改革要常讲常新、永不停步,才能适应农业农村发展新形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崔传义说,坚持问题导向,改革要顺应老百姓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融合促农业高质量发展
“我流转2600亩地,前几年效益低,2015~2017年连续亏300多万元。”陈祥胜对本刊记者说,他去年探索稻鸭综合种养,种植绿色优质水稻,“政府帮注册品牌商标,这种优质米卖5元/斤,是普通米价的两倍。养鸭每亩收益3000元。今年准备扩产。”
首次尝试种养结合,首次注册品牌商标……去年的一系列新探索,让淮南市寿县陶店乡种粮大户陈祥胜尝到了甜头。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支持各地立足资源优势打造各具特色的农业全产业链,建立健全农民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机制,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本刊记者了解到,安徽近年来正采取有力措施,引导农村产业加速融合,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一些地方试水点状发展。农业经营主体做精做细,从传统种植向现代综合种养模式转型。去年,安徽稻渔综合种养面积新增157万亩,同比增长98.1%,总面积达317万亩,居全国第3位。全年粮食总产居全国第4位,实现“十六连丰”。
一些地方推动线状发展。在宿州,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成为推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重要实现形式。宿州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张金海说,联合体是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分工协作为前提,以规模经营为依托,以利益联结为纽带的一体化农业经营组织联盟。
截至去年底,宿州市的联合体已发展到298家,覆盖了粮食、畜禽、果蔬、林木等主导产业,年产值达400亿元以上。
在蚌埠市,形成以米老头食品为龙头的年产5万吨的糯稻食品加工业,以争华羊业集团为龙头的养殖业,等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势头强劲。安徽争华羊业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从事湖羊种羊繁育与销售。2016年成立食品公司,注册“仲兴”品牌,从传统养殖向养殖加工销售服务转变,不仅带动697户养殖户致富,还带动1700多户贫困户发展养殖,饲养量达3万多只。
探索面上发展,是一些地方一二三产融合的特色。
淮北市濉溪县被列入2018年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创建名单。
濉溪县农业农村水利局局长张平说,他们为加快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打造“124”现代农业发展布局(一带、两园区、四产业)。以其中的一个园区——百善现代农业示范区为例,示范区建立7.7万亩专用粮食生产示范基地,专用小麦优质率稳定在95%以上,并引进多家规模以上食品加工企业,农产品初加工率达85%。
在业内专家看来,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是加速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完善延伸产业链条,在二产、三产上下功夫,可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
强劲生产力提升农业经营效率
中央指出,要突出抓好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两类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赋予双层经营体制新的内涵,不断提高农业经营效率。在新一轮农村改革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安徽以“三变”改革为契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破解无人种地、不会种地之问。
“我们突出政策创制,形成发展合力。”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处处长钱东方对本刊记者说。近年来,安徽出台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持续健康发展、培育发展家庭农场等政策文件,围绕注册登记、融资担保等方面,推进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发展。截至去年底,全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数量双双突破10万个,入社农户450万户,带动600万小农户融入大市场。
双“10万+”的背后展现出强劲生产力:
——绿色生态逐梦者。农业经营主体更加注重绿色种养殖、安全种养殖,是化肥农药减量行动的推动者,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农产品品质。“我们致力于打造生态农业,聘请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专家进行农技指导。”滁州市天长市禾禾生态农业合作社理事长平东林说,以水稻种植为例,他们合作社用的是浙江一家公司的菌剂,使秸秆腐熟还田变成肥料,可以减少一半复合肥用量,同时还用了江苏一家企业的纳米农药,实现低毒高效,降低了农药残留。
——订单产销探路者。农业经营主体对市场需求敏感,尝试订单生产销售,完善现代农业产业链,确保农产品质量可追溯,提高了生产效益。“订单生产解决了粮食加工企业的原料供应问题,也解决了大户的销售难题。”芜湖市南陵县乐农水稻种植家庭农场主徐文正说,他去年首次尝试订单生产,和米业公司签订优质稻订单生产合同,全程采取绿色高效的生产模式,比传统生产模式亩均增收200余元。
——高效农事践行者。农业经营主体从事规模化种养殖,普遍用上高效农机,提高了生产效率,带来生产方式的变革。“我们拥有50台植保无人机、28台插秧机等农机,可提供农业全程机械化服务。”六安市霍邱县宋桥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赵金宝说,给小麦除草,无人机一天能作业500多亩,而人工只能作业20亩。
受益于农村改革的推进,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的带动,农民收入“芝麻开花节节高”。2019年,安徽省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416元,同比增长10.1%,增速为近5年新高。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安玉发说,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各地创新施策,强化支持发展保障,推动各类经营主体快速发展,破解“无人种地”困境,赋予双层经营体制新的内涵,提高农业经营效率,带动农民增收,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新动能。
上一篇: t望丨智能大脑助政府当“巧妇”
下一篇: 通向大山深处的“扶贫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