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人大代表张淑琴、兰山区人大代表全传晓建议:完善商业信用体系建设 切实保护中小企业利益
发布时间:2025/03/06
2025年3月6日,金融时报社刊载全国人大代表张淑琴、兰山区人大代表全传晓关于“完善商业信用体系建设 切实保护中小企业利益”的署名文章。人大代表围绕构建商业信用展开,分析其在实体经济中的作用、存在问题,探讨...
-
@全体毕业生,这4万份打包胶带为你送上毕业祝福!
发布时间:2024/06/28
蔓蔓日茂,蝉鸣渐起,夏日正当时。 拨穗礼成,当毕业典礼徐徐落幕,也宣告着大学四年的故事将要落下帷幕。在这个充满意义的时刻,淘宝联合全国100多所高校菜鸟驿站,为即将踏上新旅程的毕业生们精心准备了4万份打...
-
贵阳市云岩区溯源纠纷调解服务所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联合体”成立
发布时间:2024/06/11
2024 年 6 月 7 日,贵阳市云岩区溯源纠纷调解服务所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联合体”成立大会盛大举行。此次大会参会人员包括阎毅、杨健铭、丁鲁黔等在内的 30 余位各界人士。 身为金牌调解员的阎毅,凭借其丰富的调...
-
新起点,新力量:贵阳市云岩区诉源纠纷调解服务所挂牌成立
发布时间:2024/05/31
5月27日,贵阳市云岩区诉源纠纷调解服务所(下简称诉源纠纷调解所)正式挂牌成立。 诉源纠纷调解所,系在贵阳市云岩区法学会一届二次会长会议审核通过,经贵阳市云岩区法学会批准设立的一家民办非企业性质的调解...
-
“酷”大脑研究的扭曲观念扼杀了心理治疗
发布时间:2020/03/31
‘对于人类的每一个问题,总是存在着众所周知的解决方案-简洁,合理和错误。” 人类从来没有遇到过比了解我们自己的人性更复杂的问题。而且,不乏任何试图探究其深度的简洁,合理和错误的答案。 在我职业生...
-
SpaceX赢得NASA合同,使用新型Dragon XL工艺将货物运送到月球网关
发布时间:2020/03/31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挖掘出一种尚未建造的SpaceX货运飞船,用于向尚未发射的绕月轨道前哨基地运送补给品。 SpaceX的机器人Dragon XL是其主力Dragon太空船的圆柱形超大型版本,将作为第一批从NASA获得...
-
Spaces应用程序使人们可以参加VR中的Zoom会议
发布时间:2020/03/30
一个名为Spaces的新PC VR应用程序使用户可以从VR内部加入Zoom会议和其他视频通话。 该应用是根据最近发生的COVID-19大流行而开发的,该大流行已经使世界各地许多人在家中工作并使用诸如Zoom之类的虚拟会议...
-
汇盈医疗声称其AI可以从CT扫描中检测冠状病毒,准确率达96%
发布时间:2020/03/30
总部位于中国惠州的医疗设备公司慧英医疗声称已开发出一种AI成像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使用CT胸部扫描来检测COVID-19的存在。该公司断言,如果不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COVID-19的标准测试方法),...
“大家在救我,国家在救我!”
发布时间:2020/04/27 新闻 浏览次数:617
“大家在救我,国家在救我!”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在抗击疫情的斗争中,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医疗救治工作摆在第一位。要尽最大努力救治患者,最大限度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以人民利益为中心,生命至上,成为整个战“疫”过程中最高的目标。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武汉市和湖北省其他疫情严重地方的医疗资源顿时出现严重短缺。武汉和当地的医生在拼命工作,但医护力量依然不够;医院在努力收治患者,但床位依然短缺。据统计,疫情初期,武汉日发热门诊接诊量最多时超过1.4万人次,而1月份全市能够收治重症患者的床位仅有1000张左右。
疫情在蔓延,患者在激增,缺医护、缺床位、缺设备……为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一场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医疗力量调遣迅速启动。
从1月24日除夕夜开始,来自全国各地和人民解放军的340多支医疗队4万多名医务人员驰援湖北、集结武汉。武汉金银潭医院、武汉市肺科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等一批高水平医院先后被确定为重症患者集中收治医院。
两座专门收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医院——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在短时间内拔地而起,堪称奇迹。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挽救生命。
来自全国各地和军队的医护工作者从四面八方向同一个地方集结,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守护生命。他们中有来自发达地区医学界的顶级专家,也有来自边远地区的普通医生;他们中有年逾古稀的长者,也有刚刚入职不久的护士。
27岁的杜富佳是贵州省湄潭县人民医院急诊科病房的护士、时代楷模杜富国的妹妹。从除夕开始,她一直坚守在当地的发热门诊。当听说武汉急需医护人员,她主动请缨,悄悄做好了去前线的准备,还特意剪了短发。
2月21日,她随贵州第八批援鄂医疗队从家乡来到千里之外的武汉,成为抗击疫情一线的战士。
为了护佑危重症患者的生命,在疫情最为严重的武汉、湖北一时间集中了全国最优质的医护力量。从各地调集到湖北的重症专业医务人员达上万人,超过全国重症专业医务人员资源的10%。在白衣执甲、逆行的人群中,不乏院士、教授、著名医院的院长、主任。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在其中我们有诸多的院士团队,我们有各个专业的学科带头人,还有我们委属委管医院的‘国家队’,还有各省最强的、最优势的医护力量云集武汉,参与到医疗救治工作当中,为实现我们提高治愈率、提高收治率、降低感染率和降低病亡率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张伯礼,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1月27日,大年初三,正在天津指导防疫战的张伯礼被紧急召赴武汉。由于在一线工作劳累过度,引发胆囊旧疾,72岁的张伯礼不得不接受割胆手术,与武汉肝胆相照。
“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努力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在武汉,大批方舱医院收治轻症病人,变“人等床”为“床等人”,为患者康复创造条件。定点医院和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专门收治重症、危重症病人,从死神手里抢救生命。来自全国各地的医疗队协同作战,展开了一场又一场生命的接力赛。
“一定得让他活!”这是3月25日辽宁医疗队在撤离前将患者小飞移交给福建医疗队时,小飞的主治医生对接手医生说的一句话。患者小飞只有35岁,可是病情却格外严重。为了让他活下去,来自辽宁、河南、福建三支援鄂医疗队共同作战,与新冠病毒顽强搏斗了两个多月。
4月3日,小飞完全脱离了呼吸机。4月7日,医生拔除了小飞的气管套管,小飞终于能够开口说话了。
以生命守护生命。为了挽救患者生命,一线医护人员自己常常处于危险的环境。
气管插管是抢救危重症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插管小分队被称为站在抢救生命的最前线。但给新冠肺炎患者气管插管非常危险,当患者口腔打开,麻醉医生会直接接触到含有大量病毒的口腔分泌物,同时面部近距离对着患者口腔,大大增加了医生感染的风险。早期危重病人多,插管小分队的任务繁重,很多医生选择长时间待在ICU里,最高峰时一天要为八九名患者进行插管。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医师迟晓慧说:“气管插管虽然是一个风险很大的操作,但是我觉得这个风险特别值得去冒。通过你的这种操作,即将要溜走的生命又把他给拉回来了,这是对一个生命的敬畏。”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新冠肺炎患者易凡是武汉中心医院的医生。4月7日,中日友好医院医疗呼吸重症科主任詹庆元在完成任务撤离武汉前,特地来和他告别。两位医生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3月初,在易凡病情极其危重情况下,詹庆元接受重任,绝不退缩,竭尽全力。终于,一位医生挽救了另一位医生的生命。
每个人的健康都值得关注,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尊重。
这张看夕阳的照片曾经感动了很多人,患者王欣已经是87岁高龄,4月的一天这位老人出院了。
不分男女,不分老幼。只要有一线生的希望,就会尽百倍努力去挽救生命。在新冠肺炎患者中,老年人身体机能较差,又多有基础性疾病,往往病情较重,是救治的难点。但是,在武汉治愈出院的新冠肺炎康复人群中,80岁以上的患者有3600多人,救治成功率接近70%,其中7位年龄超过100岁。针对重症高龄患者,医疗队采取了“一人一策”的方法。一位95岁的老人刚住院时体温达到39度,血氧饱和度低于85%,属于重症患者。考虑到他的年龄,医生采取了相对保守却更为费力的治疗方式,专人随时监护老人生命体征,尽量避免使用呼吸机。
对于高龄患者,不仅治疗难度大,而且医疗资源投入多。但是为了挽救生命,不惜一切代价。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焦雅辉说:“可以说对于80岁以上这些高龄老人的整个资源的投入,确实是高于其他患者,但是我们这一次在救治的过程当中,应该说是对所有的患者都是不惜一切代价,不计成本的。”
据统计,我国重症患者人均治疗费用超过15万元,少数危重症患者治疗费用达到几十万元甚至超过百万元。1月22日,在疫情发生之初,我国就实行了对患者免费救治的政策,确保患者不因费用问题影响就医、确保收治医疗机构不因支付政策影响救治。
70岁的患者鲁江接受治疗近三个月,两度用上ECMO,总共治疗费用近140万元,全部由国家兜底,最终生命得以挽救。
4月24日,随着最后一例重症患者新冠肺炎治愈,武汉重症病例实现清零。4月26日,武汉在院新冠肺炎患者清零。
疫情严重时,武汉各医院收治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床位超万张,今天这里已经空空荡荡,但武汉这座城市,正在恢复活力。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这场世所罕见、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这场异常艰巨、没有硝烟的战疫中,我们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国上下无所畏惧、勇往直前、守望相助,书写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最好答卷。
上一篇: 新华社评论员: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