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脱发难题有新招:振东制药达霏欣推出“内服外治”方案,助力毛囊新生
发布时间:2025/07/24
近年来,随着生活压力加剧、作息不规律及环境因素影响,脱发、白发问题呈现年轻化趋势,成为困扰现代人的普遍健康难题。面对庞大的市场需求,传统单一治疗手段逐渐显露出局限性。近日,专注毛发健康领域22年的达...
-
“大健康”中医药技术壁垒下,振东制药靠“一问一答”成功破局
发布时间:2025/06/26
6月17日,中国药理学会党委书记杜冠华率专家团队赴振东制药开展专项技术对接,全国学会服务地方产业发展项目正式启动。此次会议聚焦中药现代化研发重难点,诚邀全国中医药专家共同讨论“大健康”新时代背景下传统药...
-
振东出题,专家解题:“大健康”背景 下,振东制药率先“破冰”!
发布时间:2025/06/25
6月17日,全国学会服务地方产业发展试点项目正式落地山西。该项目由中国科协主导,振东制药协办,研发总裁游蓉丽主持。旨在通过嫁接全国学会的学术资源助力山西地区药企实现技术升级,推动当地中医药企业集群全面...
-
振东集团资助范围辐射全国,形成”爱出者爱返”的闭环
发布时间:2025/06/11
在商业与公益的天平上,山西振东健康产业集团选择了后者——即便负债也要坚持的”变态慈善”。这家从太行山走出的民营企业,用32年时间构建起一套独特的公益生态系统,累计捐赠超10亿元,将”与民同...
-
“酷”大脑研究的扭曲观念扼杀了心理治疗
发布时间:2020/03/31
‘对于人类的每一个问题,总是存在着众所周知的解决方案-简洁,合理和错误。” 人类从来没有遇到过比了解我们自己的人性更复杂的问题。而且,不乏任何试图探究其深度的简洁,合理和错误的答案。 在我职业生...
-
SpaceX赢得NASA合同,使用新型Dragon XL工艺将货物运送到月球网关
发布时间:2020/03/31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挖掘出一种尚未建造的SpaceX货运飞船,用于向尚未发射的绕月轨道前哨基地运送补给品。 SpaceX的机器人Dragon XL是其主力Dragon太空船的圆柱形超大型版本,将作为第一批从NASA获得...
-
Spaces应用程序使人们可以参加VR中的Zoom会议
发布时间:2020/03/30
一个名为Spaces的新PC VR应用程序使用户可以从VR内部加入Zoom会议和其他视频通话。 该应用是根据最近发生的COVID-19大流行而开发的,该大流行已经使世界各地许多人在家中工作并使用诸如Zoom之类的虚拟会议...
-
汇盈医疗声称其AI可以从CT扫描中检测冠状病毒,准确率达96%
发布时间:2020/03/30
总部位于中国惠州的医疗设备公司慧英医疗声称已开发出一种AI成像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使用CT胸部扫描来检测COVID-19的存在。该公司断言,如果不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COVID-19的标准测试方法),...
伊拉克、突尼斯、苏丹……中国医疗队在抗疫最前线
发布时间:2020/05/09 新闻 浏览次数:557
新华社北京5月7日电
“我能从一百个人的脚步声中,
分辨出爸爸的脚步,
因为,
九十九人的脚步踏在地上,
爸爸的脚步踏在我的心上。”
脱下防护服,摘下护目镜,中国红十字会援助伊拉克防治新冠肺炎医疗专家组成员徐永昊,读着女儿写给他的诗。
4月12日,在伊拉克巴格达,中国专家组成员徐永昊(右一)与伊拉克医生合影。新华社发
在一些西亚和北非国家,还有不少像徐永昊一样的中国医疗专家在帮助那里的人民抗击疫情,用真诚和无私的奉献传递着温暖与爱。
逆行者
沉。
这是翻译艾河旭第一次见到防弹衣,单手拎着会有些吃力。
在伊拉克,“战区”险,硝烟未散,“疫区”险,病毒肆虐。中国专家组一行7人却义无反顾地选择了“逆行”。
“请中国专家一定到北部来,”当地官员这样说,“他们来了,老百姓就放心了。”
3月26日,在位于伊拉克巴格达的中国援建伊拉克核酸检测实验室,中国援助伊拉克防治新冠肺炎医疗专家组成员杨鸿辉(中)取咽拭子。新华社发
从巴格达一路北上,徐永昊看到战争给这个国家留下的创伤,“断垣残壁、挖开的壕沟……尽管有警车随行护卫,车子也要一直高速行驶,中间不敢停顿”。
从广州到巴格达的ICU病房,徐永昊经历了国内救治患者到驰援海外。在伊拉克不同的是,除了穿防护服,还要穿防弹衣。
3月25日,在伊拉克巴格达,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援助伊拉克防治新冠肺炎医疗专家组成员在当地工作。新华社发(哈利勒·达伍德摄)
几位专家深入巴格达仅有的三所定点收治医院,把中国收治患者的临床经验带到伊拉克。定点医院里重症患者救助设施和经验不足,为降低死亡率,徐永昊再三向伊方就对危重症患者进行治疗提出建议。
“你们是伊拉克患难见真情的朋友,你们提出什么建议,我们就按你们说的做。”伊拉克巴士拉省卫生局局长阿巴斯·塔米米对中国专家说。
4月25日,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巴格达医学城医院负责人向中国援助伊拉克防治新冠肺炎医疗专家组赠送抗疫纪念奖杯。新华社发
新生命
体温,38.5℃!
37岁的突尼斯孕妇哈南在见到中国援助突尼斯医疗队医生雷晓真之前,在几家医院吃了闭门羹。
疫情下,与意大利隔海相望的突尼斯气氛紧张。
3月21日,在突尼斯西迪布济德,中国第24批援突尼斯医疗队西迪布济德分队产科医生雷晓真(右二)与当地医生一起讨论病人病情。新华社发
“咳嗽2天,腹痛及发热4小时急诊入院。”高烧与宫缩折磨着哈南。西迪布济德医院的中国医生迅速接诊,“妊娠合并新冠肺炎可能,立即收入隔离产房。”
“偏远落后,经济基础和医疗条件差”,这是医疗队去年11月抵达时的印象,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医疗队任务“临时升级”。
防疫物资尚未完全到位,新生命却不等人。“N95要重复使用,不能在手术中溅上血,”雷晓真在N95外又戴了一层普通外科口罩。
几分钟后,一声啼哭——哈南新添了一个女儿。此时,雷晓真已连续工作29个小时,完成了8台手术。
3月23日,在突尼斯坚杜拜省,中国第24批援突尼斯医疗队坚杜拜分队产科医生王晨(右)在做手术。新华社发
疫情持续蔓延,截至4月底,突尼斯已确诊病例近千例。中国医疗队承担起协同防疫任务,向三所受援医院提出诸多技术性建议。援外前学过法语的医生们直接制作了法文版《新冠肺炎防护》宣传画,受到好评。
兄弟情
“请收下这些草药,治疗新冠肺炎也许有效。”
3月里,一位叫伊斯梅尔的苏丹老人给中国援苏丹医疗队送来一包“抗疫药”——带皮风干的棕黄色种子,是当地人应对咳嗽、感冒的常见药。
“中国兄弟帮我们,我们也一定要帮中国兄弟”,伊斯梅尔老人反复重复着这句话。多年前,中国医生用针灸治好了他的腰腿痛。
“忘不了那位叫穆娜的小大夫,”老人回忆说,诊室病人多,“她常把自己的凳子让给我。”
左图是苏丹老人伊斯梅尔(右)与中国援苏丹医疗队员张小军的合影。(中国援苏丹医疗队供图)
新冠疫情在苏丹发生后,中国医疗队多次接受苏丹国家电视台、喀土穆电视台等主流媒体访谈介绍防疫知识,为当地医护人员举行多期防控培训,并协助当地医院建立分诊制度、分享中国抗疫成功经验。中国驻苏丹大使馆和国内民间组织向苏方捐赠防疫物资。
“相知在急难,独好亦何益。”医疗队员的文章中这样写道,“我们坚信爱之花开放之处,生命便欣欣向荣,所有努力都不会被辜负,我们必将获得战‘疫’最终胜利。”(监制:辛俭强、闫B岩;记者:蔺妍、张淼、黄灵、马意、杨淑馨;编辑:胡冠、马兴华、董龙江、程大雨、金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