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脱发难题有新招:振东制药达霏欣推出“内服外治”方案,助力毛囊新生
发布时间:2025/07/24
近年来,随着生活压力加剧、作息不规律及环境因素影响,脱发、白发问题呈现年轻化趋势,成为困扰现代人的普遍健康难题。面对庞大的市场需求,传统单一治疗手段逐渐显露出局限性。近日,专注毛发健康领域22年的达...
-
“大健康”中医药技术壁垒下,振东制药靠“一问一答”成功破局
发布时间:2025/06/26
6月17日,中国药理学会党委书记杜冠华率专家团队赴振东制药开展专项技术对接,全国学会服务地方产业发展项目正式启动。此次会议聚焦中药现代化研发重难点,诚邀全国中医药专家共同讨论“大健康”新时代背景下传统药...
-
振东出题,专家解题:“大健康”背景 下,振东制药率先“破冰”!
发布时间:2025/06/25
6月17日,全国学会服务地方产业发展试点项目正式落地山西。该项目由中国科协主导,振东制药协办,研发总裁游蓉丽主持。旨在通过嫁接全国学会的学术资源助力山西地区药企实现技术升级,推动当地中医药企业集群全面...
-
振东集团资助范围辐射全国,形成”爱出者爱返”的闭环
发布时间:2025/06/11
在商业与公益的天平上,山西振东健康产业集团选择了后者——即便负债也要坚持的”变态慈善”。这家从太行山走出的民营企业,用32年时间构建起一套独特的公益生态系统,累计捐赠超10亿元,将”与民同...
-
“酷”大脑研究的扭曲观念扼杀了心理治疗
发布时间:2020/03/31
‘对于人类的每一个问题,总是存在着众所周知的解决方案-简洁,合理和错误。” 人类从来没有遇到过比了解我们自己的人性更复杂的问题。而且,不乏任何试图探究其深度的简洁,合理和错误的答案。 在我职业生...
-
SpaceX赢得NASA合同,使用新型Dragon XL工艺将货物运送到月球网关
发布时间:2020/03/31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挖掘出一种尚未建造的SpaceX货运飞船,用于向尚未发射的绕月轨道前哨基地运送补给品。 SpaceX的机器人Dragon XL是其主力Dragon太空船的圆柱形超大型版本,将作为第一批从NASA获得...
-
Spaces应用程序使人们可以参加VR中的Zoom会议
发布时间:2020/03/30
一个名为Spaces的新PC VR应用程序使用户可以从VR内部加入Zoom会议和其他视频通话。 该应用是根据最近发生的COVID-19大流行而开发的,该大流行已经使世界各地许多人在家中工作并使用诸如Zoom之类的虚拟会议...
-
汇盈医疗声称其AI可以从CT扫描中检测冠状病毒,准确率达96%
发布时间:2020/03/30
总部位于中国惠州的医疗设备公司慧英医疗声称已开发出一种AI成像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使用CT胸部扫描来检测COVID-19的存在。该公司断言,如果不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COVID-19的标准测试方法),...
小配件撬动大市场
发布时间:2021/03/31 新闻 浏览次数:507
近日,在张氏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张氏机械”)的热处理车间,刚刚完成了自动化改造的新生产线正在满负荷运转,其中由机器吊挂的3600根气弹簧杆,经过7个小时,已经进入第18道工序,即将完成生产。
“过去由人工操作的金属表面热处理工艺,现在已由自动吊装智能控制系统替代,拿‘张氏机械物料信息卡’一扫,系统就可以自动运作了。这样产品质量更加稳定,产能也大幅度提升了30%以上。”张氏机械技术主管李在山说。
坐落于山东青岛胶州市胶西街道的张氏机械,凭借过硬技术研制的汽车用气弹簧活塞杆,成为奔驰、奥迪、宝马等全球知名汽车品牌的供应商,全国市场占有率达72%,全球市场占有率达30%,产品远销数十个国家和地区,2020年公司销售额达到3亿多元,是名副其实的“隐形冠军”。
“你们看,正在生产的这批产品经过QPQ工艺处理,后续将被用作山地车的前叉钢管,可以提高钢管表面的硬度、耐磨性和抗蚀性,减少摩擦系数,同时变形小、无公害。”李在山说。
2019年10月,应一家知名山地车品牌供应商要求,张氏机械制造山地车的前叉钢管。令张氏机械总经理张茂银没想到的是,小批量生产的产品推向市场后迅速打开销路,目前已稳定接到每月20万支大订单。
什么是QPQ工艺?张茂银介绍说,它指的是盐浴复合碳氮共渗处理技术,通过多种元素渗入金属表面形成复合渗层,在产品表面形成一层12微米以上的致密保护膜。渗入的工艺,通过中性烟雾实验能达到144小时以上不生锈,这意味着山地车可以实现往复运动30万次以上无磨损。
为了这12微米、仅相当于百分之一毫米厚的渗入层,张氏机械努力了16年。2005年,为了解决传统工艺造成的不稳定性,张氏机械从自制化学原料开始,走上了自主研发新技术的道路。
创新之路,荆棘丛生。2009年,张氏机械首次使用QPQ为德国客户生产一批汽车用气弹簧活塞杆配件,出现磨损漏气,损害了企业利益。“当时我们很快找到了问题的原因,是人工操作吊装不稳定,对各项工序的时间和温度控制不精确。”张茂银说,那时企业专门从德国请来专家进行指导,花费40万元购买检测仪器,但依然束手无策。“于是,我意识到自主可控的技术研发才能赢得市场竞争力,便下决心研发设备。”有了这样的理想信念,张氏机械于2013年对热处理设备进行自动化升级,2020年实现了设备的全自动化。
设备创新是张氏机械成为“隐形冠军”的关键。“加工制造设备一般3至5年便开始更新,我们80%的加工制造设备都是自主研发,与进口设备相比成本至少节省八成。”张茂银带领员工先后完成了四代生产设备的迭代,产品技术指标明显高于市场同类产品。
“科技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原动力,现在我们第四代活塞杆加工自动化设备就要诞生了,今年5月一条自动化生产线也将改造完成,客户的交货周期会进一步缩短,产品质量也会提高,我们的市场竞争力会越来越强。”张茂银说。(经济日报记者 刘 成 通讯员 王雪妍)
上一篇: 稀土资源打开包钢成长空间
下一篇: 北方华创加速“芯”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