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脱发难题有新招:振东制药达霏欣推出“内服外治”方案,助力毛囊新生
发布时间:2025/07/24
近年来,随着生活压力加剧、作息不规律及环境因素影响,脱发、白发问题呈现年轻化趋势,成为困扰现代人的普遍健康难题。面对庞大的市场需求,传统单一治疗手段逐渐显露出局限性。近日,专注毛发健康领域22年的达...
-
“大健康”中医药技术壁垒下,振东制药靠“一问一答”成功破局
发布时间:2025/06/26
6月17日,中国药理学会党委书记杜冠华率专家团队赴振东制药开展专项技术对接,全国学会服务地方产业发展项目正式启动。此次会议聚焦中药现代化研发重难点,诚邀全国中医药专家共同讨论“大健康”新时代背景下传统药...
-
振东出题,专家解题:“大健康”背景 下,振东制药率先“破冰”!
发布时间:2025/06/25
6月17日,全国学会服务地方产业发展试点项目正式落地山西。该项目由中国科协主导,振东制药协办,研发总裁游蓉丽主持。旨在通过嫁接全国学会的学术资源助力山西地区药企实现技术升级,推动当地中医药企业集群全面...
-
振东集团资助范围辐射全国,形成”爱出者爱返”的闭环
发布时间:2025/06/11
在商业与公益的天平上,山西振东健康产业集团选择了后者——即便负债也要坚持的”变态慈善”。这家从太行山走出的民营企业,用32年时间构建起一套独特的公益生态系统,累计捐赠超10亿元,将”与民同...
-
“酷”大脑研究的扭曲观念扼杀了心理治疗
发布时间:2020/03/31
‘对于人类的每一个问题,总是存在着众所周知的解决方案-简洁,合理和错误。” 人类从来没有遇到过比了解我们自己的人性更复杂的问题。而且,不乏任何试图探究其深度的简洁,合理和错误的答案。 在我职业生...
-
SpaceX赢得NASA合同,使用新型Dragon XL工艺将货物运送到月球网关
发布时间:2020/03/31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挖掘出一种尚未建造的SpaceX货运飞船,用于向尚未发射的绕月轨道前哨基地运送补给品。 SpaceX的机器人Dragon XL是其主力Dragon太空船的圆柱形超大型版本,将作为第一批从NASA获得...
-
Spaces应用程序使人们可以参加VR中的Zoom会议
发布时间:2020/03/30
一个名为Spaces的新PC VR应用程序使用户可以从VR内部加入Zoom会议和其他视频通话。 该应用是根据最近发生的COVID-19大流行而开发的,该大流行已经使世界各地许多人在家中工作并使用诸如Zoom之类的虚拟会议...
-
汇盈医疗声称其AI可以从CT扫描中检测冠状病毒,准确率达96%
发布时间:2020/03/30
总部位于中国惠州的医疗设备公司慧英医疗声称已开发出一种AI成像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使用CT胸部扫描来检测COVID-19的存在。该公司断言,如果不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COVID-19的标准测试方法),...
重庆一批次花生制品黄曲霉超标 长期食用或致肝脏损伤
发布时间:2021/03/05 财经 浏览次数:487
北京 3月3日讯 去年,黑龙江鸡西“酸汤子”中毒事件元凶米酵菌酸,把“背锅侠”黄曲霉送上了热搜。近日,重庆江北区国泰油脂有限公司生产的芝麻花生酱,被检出黄曲霉毒素B1超标,这次黄曲霉是“主角”。
2月26日,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食品安全抽检公告称,重庆奕佳天德商贸有限责任公司销售的、标称重庆江北区国泰油脂有限公司生产的芝麻花生酱,被检出黄曲霉毒素B1超标。这已经不是该公司今年第一次进入食品安全问题名单,早在2月5日,重庆江北区国泰油脂有限公司生产的芝麻花生酱,就被查出黄曲霉毒素B1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
无独有偶,今年1月29日,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布今年第4期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结果显示,山西美特好连锁超市股份有限公司临汾分公司购进的晋之坊花生米,黄曲霉毒素B1超标183微克/公斤,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
黄曲霉毒素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癌症研究机构国际癌症研究署(IARC)列入1类致癌物清单。黄曲霉毒素有很强的急性毒性,也有显著的慢性毒性。黄曲霉毒素的理化性质相当稳定,在人体内不能降解,只能沉积在肝细胞中。人摄入大剂量的黄曲霉毒素后可出现肝实质细胞坏死、胆管上皮细胞增生、肝脂肪浸润及肝出血等急性病变,前期症状为发烧、呕吐、厌食、黄疸,继而出现腹水,下肢浮肿并很快死亡。
我国规定玉米、花生及其制品的黄曲霉毒素B1的上限为20微克/千克;大米和其他植物油为10微克/千克;小麦等其他谷物、酱油等酿制品以及发酵豆制品等为5微克/千克;婴儿食品仅为0.5微克/千克。
黄曲霉毒素广泛存在于各种农作物中,尤其是油料作物,比如花生。据广西壮族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管局介绍,黄曲霉毒素B1是天然存在的人类致癌物,长期食用黄曲霉毒素超标的食品会对肝脏造成损伤。黄曲霉毒素B1超标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所用原料在种植、采收、运输及储存过程中受到黄曲霉等霉菌污染,企业在生产时没有严格挑拣原料并进行相关检测所致。
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钟凯对记者表示,网络上存在一些对“黄曲霉”不准确的解读,比如“霉变花生一定有黄曲霉毒素”、“黄曲霉只污染花生”、“大米发黄是长了黄曲霉”、“黄曲霉毒素南方才有”等等。“黄曲霉产生毒素需要20多度的温度,潮湿的环境,丰富的营养,还要携带‘产毒基因’才可以。”钟凯介绍说,霉花生不一定有黄曲霉毒素,没发霉的花生也不一定没有黄曲霉毒素。食物是否受到黄曲霉污染,不能通过肉眼,必须通过检测。
“对真菌毒素的防治应覆盖从生产到入口前的全过程,即从生产、储运到购买加工直至上餐桌。”山西省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孙毅建议,有关部门应将防止真菌毒素污染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和监管范围,对食品和饲料进行更严格和普遍的真菌毒素检测。(记者 刘潇潇 石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