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脱发难题有新招:振东制药达霏欣推出“内服外治”方案,助力毛囊新生
发布时间:2025/07/24
近年来,随着生活压力加剧、作息不规律及环境因素影响,脱发、白发问题呈现年轻化趋势,成为困扰现代人的普遍健康难题。面对庞大的市场需求,传统单一治疗手段逐渐显露出局限性。近日,专注毛发健康领域22年的达...
-
“大健康”中医药技术壁垒下,振东制药靠“一问一答”成功破局
发布时间:2025/06/26
6月17日,中国药理学会党委书记杜冠华率专家团队赴振东制药开展专项技术对接,全国学会服务地方产业发展项目正式启动。此次会议聚焦中药现代化研发重难点,诚邀全国中医药专家共同讨论“大健康”新时代背景下传统药...
-
振东出题,专家解题:“大健康”背景 下,振东制药率先“破冰”!
发布时间:2025/06/25
6月17日,全国学会服务地方产业发展试点项目正式落地山西。该项目由中国科协主导,振东制药协办,研发总裁游蓉丽主持。旨在通过嫁接全国学会的学术资源助力山西地区药企实现技术升级,推动当地中医药企业集群全面...
-
振东集团资助范围辐射全国,形成”爱出者爱返”的闭环
发布时间:2025/06/11
在商业与公益的天平上,山西振东健康产业集团选择了后者——即便负债也要坚持的”变态慈善”。这家从太行山走出的民营企业,用32年时间构建起一套独特的公益生态系统,累计捐赠超10亿元,将”与民同...
-
“酷”大脑研究的扭曲观念扼杀了心理治疗
发布时间:2020/03/31
‘对于人类的每一个问题,总是存在着众所周知的解决方案-简洁,合理和错误。” 人类从来没有遇到过比了解我们自己的人性更复杂的问题。而且,不乏任何试图探究其深度的简洁,合理和错误的答案。 在我职业生...
-
SpaceX赢得NASA合同,使用新型Dragon XL工艺将货物运送到月球网关
发布时间:2020/03/31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挖掘出一种尚未建造的SpaceX货运飞船,用于向尚未发射的绕月轨道前哨基地运送补给品。 SpaceX的机器人Dragon XL是其主力Dragon太空船的圆柱形超大型版本,将作为第一批从NASA获得...
-
Spaces应用程序使人们可以参加VR中的Zoom会议
发布时间:2020/03/30
一个名为Spaces的新PC VR应用程序使用户可以从VR内部加入Zoom会议和其他视频通话。 该应用是根据最近发生的COVID-19大流行而开发的,该大流行已经使世界各地许多人在家中工作并使用诸如Zoom之类的虚拟会议...
-
汇盈医疗声称其AI可以从CT扫描中检测冠状病毒,准确率达96%
发布时间:2020/03/30
总部位于中国惠州的医疗设备公司慧英医疗声称已开发出一种AI成像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使用CT胸部扫描来检测COVID-19的存在。该公司断言,如果不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COVID-19的标准测试方法),...
看到AI人才薪水消息同学表示想转专业,其实各个行业高端人才都是高薪的
发布时间:2018/11/21 新闻 浏览次数:939
昨天,一则AI应届博士年薪涨到80万元的报道引发关注,有人说现在转专业来得及吗?也有人说“应该理性看待市场”,你怎么看?
“人工智能(AI)人才薪水之高、涨幅之大,令人瞠目结舌。”
昨天,一篇关于人工智能的报道火了。
文中这样讲述目前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的稀缺:
一年前,针对AI领域的应届毕业生,硕士生约能拿到30万元的年薪,博士生则高达50万元。今年,薪水行情仍在蹭蹭上涨。
有企业给应届生的薪水拔高了10%~20%;也有企业上涨幅度更大,尤其是给博士生的薪水从去年的50万元年薪蹿到80万元;也有准备布局AI领域的新锐企业,虽然还没考虑好具体的价位,但是打算花高价从互联网巨头处抢夺人才。
该报道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企业并不直接去招聘会现场招募AI人才,因为太抢手了,这些人基本都不用去招聘会:
即使是AI专业的应届生,也完全不需要大费周章来现场找工作,企业会早早通过导师或实验室找到他们;而对那些有经验的研发人才,猎头会主动上门联系。
在经验丰富的人才稀缺的背景下,应届博士生相对于硕士生而言,更是“香饽饽”。他们大多已经跟随导师做过相关的项目,并因此积累了一定的AI技术和经验,因而很受企业的欢迎。
有公司的人力资源负责人表示,他还不清楚如果招AI人才,具体要开多少价位。但他确定的是,这些人才看重的不仅仅是薪酬,还看重平台和稳定的前景等。他们要抢人的话,只能开价更高。
人工智能“大火”,离不开政府、高校发力推动
人工智能是产业发展的趋势,在产业推动和人才培养方面,政府和高校起着很大的作用。
去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人工智能”首次正式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去年7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去年11月15日,科技部召开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暨重大科技项目启动会,会上宣布成立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推进办公室,由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15个部门构成。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人工智能继续被提及,报告指出要“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
在人才市场巨大的需求推动下,去年以来,一批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专业在高校间开启了一波兴建潮。
2018年4月2日,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提出,完善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体系,完善学科布局、加强专业建设、教材建设、人才培养,推动人工智能领域一级学科建设。
继2017年中国科学院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设立人工智能学院之后,2018年,清华大学、南京大学等一批高校也纷纷设立人工智能学院或研究院。
有人说“转专业来得及吗?”也有人说要“冷静”
有科技评论曾这样认为:“AI 的力量将改变世界”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紧接着“读一个 AI 相关的硕士、博士就可以轻松高薪”也成为了社会共识。
但这种共识背后也有着种种隐忧,对于怎么招人、怎么培养人、怎么把 AI 技术融入企业业务,惯例的观念和做法有很多,但身在其中的人往往不知道自己到底哪里对了哪里错了。
看完AI人才缺口的消息,很多人表示现在转专业还来得及吗?
但也有人觉得应该理性看待市场:
还有人说,其实不管是哪个行业,都缺高端人才,你成为顶尖工资都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