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人大代表张淑琴、兰山区人大代表全传晓建议:完善商业信用体系建设 切实保护中小企业利益
发布时间:2025/03/06
2025年3月6日,金融时报社刊载全国人大代表张淑琴、兰山区人大代表全传晓关于“完善商业信用体系建设 切实保护中小企业利益”的署名文章。人大代表围绕构建商业信用展开,分析其在实体经济中的作用、存在问题,探讨...
-
@全体毕业生,这4万份打包胶带为你送上毕业祝福!
发布时间:2024/06/28
蔓蔓日茂,蝉鸣渐起,夏日正当时。 拨穗礼成,当毕业典礼徐徐落幕,也宣告着大学四年的故事将要落下帷幕。在这个充满意义的时刻,淘宝联合全国100多所高校菜鸟驿站,为即将踏上新旅程的毕业生们精心准备了4万份打...
-
贵阳市云岩区溯源纠纷调解服务所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联合体”成立
发布时间:2024/06/11
2024 年 6 月 7 日,贵阳市云岩区溯源纠纷调解服务所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联合体”成立大会盛大举行。此次大会参会人员包括阎毅、杨健铭、丁鲁黔等在内的 30 余位各界人士。 身为金牌调解员的阎毅,凭借其丰富的调...
-
新起点,新力量:贵阳市云岩区诉源纠纷调解服务所挂牌成立
发布时间:2024/05/31
5月27日,贵阳市云岩区诉源纠纷调解服务所(下简称诉源纠纷调解所)正式挂牌成立。 诉源纠纷调解所,系在贵阳市云岩区法学会一届二次会长会议审核通过,经贵阳市云岩区法学会批准设立的一家民办非企业性质的调解...
-
“酷”大脑研究的扭曲观念扼杀了心理治疗
发布时间:2020/03/31
‘对于人类的每一个问题,总是存在着众所周知的解决方案-简洁,合理和错误。” 人类从来没有遇到过比了解我们自己的人性更复杂的问题。而且,不乏任何试图探究其深度的简洁,合理和错误的答案。 在我职业生...
-
SpaceX赢得NASA合同,使用新型Dragon XL工艺将货物运送到月球网关
发布时间:2020/03/31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挖掘出一种尚未建造的SpaceX货运飞船,用于向尚未发射的绕月轨道前哨基地运送补给品。 SpaceX的机器人Dragon XL是其主力Dragon太空船的圆柱形超大型版本,将作为第一批从NASA获得...
-
Spaces应用程序使人们可以参加VR中的Zoom会议
发布时间:2020/03/30
一个名为Spaces的新PC VR应用程序使用户可以从VR内部加入Zoom会议和其他视频通话。 该应用是根据最近发生的COVID-19大流行而开发的,该大流行已经使世界各地许多人在家中工作并使用诸如Zoom之类的虚拟会议...
-
汇盈医疗声称其AI可以从CT扫描中检测冠状病毒,准确率达96%
发布时间:2020/03/30
总部位于中国惠州的医疗设备公司慧英医疗声称已开发出一种AI成像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使用CT胸部扫描来检测COVID-19的存在。该公司断言,如果不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COVID-19的标准测试方法),...
数据说话: 为什么没必要囤粮?
发布时间:2020/04/17 新闻 浏览次数:648
随着新冠疫情在全球大流行,近期部分国家出台限制粮食出口政策,引发了社会上对粮食短缺、价格上涨的担忧,部分地区市场上出现一些消费者抢购大米、面粉的现象。
自古民以食为天,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对于国家亦然——粮食安全作为国家战略,始终被看作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那么,当前我国粮食生产、供应情况究竟如何?作为全球最大农产品进口国,近期国际粮价波动是否会对我国粮食价格带来上涨压力?“不慌”的定力和底气何来?
数据最有说服力。
先说粮食产量。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公布的数字:我国粮食连年丰收,已连续五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去年粮食产量达到13277亿斤,创历史新高,小麦多年供求平衡有余,稻谷供大于求,因此可以说“口粮绝对安全”有保障。
再看人均粮食占有量。中国有14亿人口,而耕地面积只占世界9%。尽管如此,2010年以来,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持续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019年超过470公斤,远高于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
说到粮食库存量,近年来我国粮食库存总量持续高位运行,目前稻谷、小麦的库存量能够满足一年以上的市场消费需求,粮食库存消费比远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17%-18%的安全水平。前不久,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疫情发生以来,没有动用过中央储备粮,除了个别市县,绝大部分地区也没有动用过地方储备粮。这些储备粮就是我们守底线、稳预期、保安全的“压舱石”。
此外,我国是全球第一产粮大国,同时也是全球最大农产品进口国。不过,在进口的农产品构成中,作为榨油和豆粕饲料用途的大豆占了很大比重,而谷物进口量不大。去年净进口1468万吨,仅占我国谷物消费量的2%左右,主要为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需求。
正是因为有这些实实在在的数据支撑,才有了有关部门回应“粮荒”问题的底气:
“粮食多年丰收,库存较为充裕;
夏粮丰收有望,春播进展顺利;
口粮完全自给,国际影响有限;
米面随买随有,不必囤积抢购。”
“产量丰、库存足“,应该说足以打消人们对粮食短缺的疑虑。但是老百姓抢购囤粮这一非理性行为,一方面有疫情造成的恐慌以及从众心理,另一方面也受到前一段时间交通运输、人员流动限制等因素的影响,担心疫情期间粮食的供应和保障问题,简单说就是不仅要“产得出”,还要“供得上”。
事实上,多年来我国已建立起相对完善的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在保障方面构筑的“三道防线”包括:
充足的原粮储备;
大中城市满足10到15天的成品粮储备;
各地的应急加工企业、应急供应网点、应急配送中心和应急储运企业。
目前全国共有粮食应急供应网点44601个,应急加工企业5388家,应急配送中心3170个,应急储运企业3454家。此外,还构建完成两级监测体系,国家、省、市、县四级的粮食应急预案体系以及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
从此次疫情发生后的市场供应情况看,这一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发挥了积极作用。尽管疫情爆发时正值春节假期,大部分粮食企业停产放假,粮油产量处于低位,但是全国粮油市场依旧运行正常,即便是在疫情防控最吃劲的关键阶段,全国的商场、超市的米面油供应充足,价格也保持稳定。这一方面与粮食供给、库存充足有关,另一方面也与粮油企业及时、快速复工复产有很大关系。据权威部门提供的数据,截至目前,全国应急加工企业复工率已达到88.2%,复工企业小麦和稻谷的加工能力每天96.2万吨,按照每天一人一斤粮计算,仅这些粮食应急加工企业每天的加工能力,就够全国14亿人吃一天多。
至于近期国际粮食价格上涨,是否会传导到国内,更需要冷静理性判断。作为衡量粮食安全的关键指标,2019-2020年度全球谷物、小麦、稻谷的库存消费比分别达到30%、35%、35%,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17%-18%安全水平,从全球供应总量来看,不存在短缺问题。近期国际粮价上涨更多是疫情造成恐慌性消费的影响,加上我国粮食库存充足,一旦粮食市场出现波动,政府有充分的调控手段进行平抑,因此完全有能力应对外部影响。
不过,也有人担心,中国是大豆进口大国,疫情在国际蔓延带来的停工停产以及流通渠道不畅,会影响未来豆油供给以及豆粕饲料价格的稳定。对此,前不久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的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魏百刚特别给予回应。据他介绍,今年1-2月,我国大豆进口1351万吨,同比增长14.2%。“目前我们国家大豆正常进口,并没有受到影响”。同时,为落实年初中美达成的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今年我国自美国进口大豆可能有所增加。他表示,政府一方面会与主要出口国加强协调,把疫情对大豆供应链的影响降到最低,另一方面在国内持续推进大豆振兴计划,稳定国内大豆生产,保障大豆供应。
中国有14亿人,国家粮食安全这根弦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此次疫情在全球范围爆发,让粮食安全再度成为关注热点。正是因为多年来我国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严守耕地保护红线,让“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因此在疫情灾难面前,才有了“心中不慌”的底气和自信。
当然,今年全球疫情和部分地区自然灾害的发生,增加了全球农产品供给的不确定性。面对风险挑战,稳住农业、确保粮食安全,意义更加重大。正因为此,国务院比往年提前召开春耕生产会议,组织春耕生产,并派出工作组进行督导,强调将“粮食生产稳字当头”的“三稳”——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落在实处。
此外,近日有农业专家表示,今年粮食种植意向面积稳中略增,目前夏粮长势较好,丰收有基础,春播进展总体顺利,这意味着,粮食生产已经有了一个好的开局。如此一来,不管是“粮荒”论调抑或是囤粮所为,都可已矣。
来源:金融时报
记者: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