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脱发难题有新招:振东制药达霏欣推出“内服外治”方案,助力毛囊新生
发布时间:2025/07/24
近年来,随着生活压力加剧、作息不规律及环境因素影响,脱发、白发问题呈现年轻化趋势,成为困扰现代人的普遍健康难题。面对庞大的市场需求,传统单一治疗手段逐渐显露出局限性。近日,专注毛发健康领域22年的达...
-
“大健康”中医药技术壁垒下,振东制药靠“一问一答”成功破局
发布时间:2025/06/26
6月17日,中国药理学会党委书记杜冠华率专家团队赴振东制药开展专项技术对接,全国学会服务地方产业发展项目正式启动。此次会议聚焦中药现代化研发重难点,诚邀全国中医药专家共同讨论“大健康”新时代背景下传统药...
-
振东出题,专家解题:“大健康”背景 下,振东制药率先“破冰”!
发布时间:2025/06/25
6月17日,全国学会服务地方产业发展试点项目正式落地山西。该项目由中国科协主导,振东制药协办,研发总裁游蓉丽主持。旨在通过嫁接全国学会的学术资源助力山西地区药企实现技术升级,推动当地中医药企业集群全面...
-
振东集团资助范围辐射全国,形成”爱出者爱返”的闭环
发布时间:2025/06/11
在商业与公益的天平上,山西振东健康产业集团选择了后者——即便负债也要坚持的”变态慈善”。这家从太行山走出的民营企业,用32年时间构建起一套独特的公益生态系统,累计捐赠超10亿元,将”与民同...
-
“酷”大脑研究的扭曲观念扼杀了心理治疗
发布时间:2020/03/31
‘对于人类的每一个问题,总是存在着众所周知的解决方案-简洁,合理和错误。” 人类从来没有遇到过比了解我们自己的人性更复杂的问题。而且,不乏任何试图探究其深度的简洁,合理和错误的答案。 在我职业生...
-
SpaceX赢得NASA合同,使用新型Dragon XL工艺将货物运送到月球网关
发布时间:2020/03/31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挖掘出一种尚未建造的SpaceX货运飞船,用于向尚未发射的绕月轨道前哨基地运送补给品。 SpaceX的机器人Dragon XL是其主力Dragon太空船的圆柱形超大型版本,将作为第一批从NASA获得...
-
Spaces应用程序使人们可以参加VR中的Zoom会议
发布时间:2020/03/30
一个名为Spaces的新PC VR应用程序使用户可以从VR内部加入Zoom会议和其他视频通话。 该应用是根据最近发生的COVID-19大流行而开发的,该大流行已经使世界各地许多人在家中工作并使用诸如Zoom之类的虚拟会议...
-
汇盈医疗声称其AI可以从CT扫描中检测冠状病毒,准确率达96%
发布时间:2020/03/30
总部位于中国惠州的医疗设备公司慧英医疗声称已开发出一种AI成像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使用CT胸部扫描来检测COVID-19的存在。该公司断言,如果不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COVID-19的标准测试方法),...
科技扶贫路,一走就是三十五年
发布时间:2020/04/22 新闻 浏览次数:599
【脱贫攻坚·扶贫人物】
4月18日晚9时许,在浓浓夜色中,山西农业大学教授常明昌从460公里外的大同广灵食用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返回学校。
6个多小时车程、来回900多公里,常明昌在这条路上已经走了50多趟。作为山西省现代食用菌产业的奠基人,像这样的科技扶贫路,在他的脚下走出了40多条,一走就是35年。
翻开常明昌的朋友圈,他的身影总是出现在不同的地方:3月30日,长治沁县、晋中榆社;4月3日,吕梁中阳;4月11日,临汾汾西;4月14日,吕梁临县……
基地产业规划、蘑菇生长情况、农民技能培训、标准化生产、产量如何、市场怎样……去到不同的基地,常明昌要考虑不同的事情。
在广灵食用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里,菇农们围在常明昌身旁,“花菇什么时候采更好”“一天采几次”……常明昌耐心解答他们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并手把手传授。他说,与菇农们在一起,是他最开心的事情。
1985年,21岁的常明昌大学毕业后来到山西农业大学工作,一边教书育人,一边致力于食用菌科研和成果转化。“论文写得好,只是纸上谈兵,科研成果只有转化为农民可以掌握的实用技术,才充满活力。”这是常明昌常挂在嘴边的话。经过刻苦钻研,他掌握了一整套食用菌栽培生产技术,开始思考如何将这些技术推广到农村去,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开拓出一条新路。
1999年,常明昌在国家级贫困县临汾市安泽县蹲点扶贫,帮助当地发展香菇产业。9个月里,他每天穿梭于菇棚之间,奔波在山间小路上,往返安泽县100多次,行程6万多公里。在他的努力下,两年时间,安泽县建成30个大型食用菌生产基地,新增产值4000万元,1100多户农民脱贫致富。
4月,正是菌袋进棚上架时节,吕梁临县青凉寺乡柳沟村山圪崂农业合作社的生产车间里,合作社理事长郭凯嘉在一排排大棚间跑来跑去,指挥村民将菌袋搬到大棚内的菇架上。“常教授告诉我们,今年香菇价格喜人,又是一个丰收年。”郭凯嘉高兴地说。
临县山圪崂农业合作社建有500平方米生产车间,管理着11个发菌棚、31个出菇棚,年产香菇近40万袋。由于合作社生产的优质菇比例高,收益比别的基地高30%左右,产值可达300多万元。
“常教授将他多年的科研成果总结成简单易懂、操作性很强的技术流程,只要按流程上的时间节点上架、割袋、补水……出现异常及时与技术人员沟通,绝对没有问题。”一说起常明昌,郭凯嘉就有说不完的话。
2014年,常明昌团队在临县开始食用菌科技扶贫。该县香菇产业从零起步,目前已实现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共有食用菌企业和合作社62家,2019年栽培香菇1500多万袋,鲜菇产量达1.1万吨,产值突破1.3亿元。
常明昌始终奔波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先后在山西省40多个县区开展科技扶贫,推广优良品种300多个,建立了全省最大的香菇、木耳、白灵菇、绣球菌、杏鲍菇、灵芝、猴头等基地,经济效益达36亿元以上,数十万农户因此受益。
扶贫过程中,常明昌十分注重农民技能提升,先后举办食用菌培训400多期,培训农民4万多人次。他还开设了免费咨询电话、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把论文写在田间地头,把实验做在农户家中。35年来,他先后发表论文216篇,出版著作12部,培育灵芝和猴头新品种2个,率领团队完成技术标准19项。在他主持完成的7项重大科技成果中,有3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今年的打算是要在吕梁中阳打造山西省最现代化的黑木耳生产基地。”常明昌惦记的人、惦记的事越来越多。
(本报记者杨珏)
上一篇: 策勒:攻克人多地少就业难题
下一篇: 个人最高申请创业担保贷款二十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