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脱发难题有新招:振东制药达霏欣推出“内服外治”方案,助力毛囊新生
发布时间:2025/07/24
近年来,随着生活压力加剧、作息不规律及环境因素影响,脱发、白发问题呈现年轻化趋势,成为困扰现代人的普遍健康难题。面对庞大的市场需求,传统单一治疗手段逐渐显露出局限性。近日,专注毛发健康领域22年的达...
-
“大健康”中医药技术壁垒下,振东制药靠“一问一答”成功破局
发布时间:2025/06/26
6月17日,中国药理学会党委书记杜冠华率专家团队赴振东制药开展专项技术对接,全国学会服务地方产业发展项目正式启动。此次会议聚焦中药现代化研发重难点,诚邀全国中医药专家共同讨论“大健康”新时代背景下传统药...
-
振东出题,专家解题:“大健康”背景 下,振东制药率先“破冰”!
发布时间:2025/06/25
6月17日,全国学会服务地方产业发展试点项目正式落地山西。该项目由中国科协主导,振东制药协办,研发总裁游蓉丽主持。旨在通过嫁接全国学会的学术资源助力山西地区药企实现技术升级,推动当地中医药企业集群全面...
-
振东集团资助范围辐射全国,形成”爱出者爱返”的闭环
发布时间:2025/06/11
在商业与公益的天平上,山西振东健康产业集团选择了后者——即便负债也要坚持的”变态慈善”。这家从太行山走出的民营企业,用32年时间构建起一套独特的公益生态系统,累计捐赠超10亿元,将”与民同...
-
“酷”大脑研究的扭曲观念扼杀了心理治疗
发布时间:2020/03/31
‘对于人类的每一个问题,总是存在着众所周知的解决方案-简洁,合理和错误。” 人类从来没有遇到过比了解我们自己的人性更复杂的问题。而且,不乏任何试图探究其深度的简洁,合理和错误的答案。 在我职业生...
-
SpaceX赢得NASA合同,使用新型Dragon XL工艺将货物运送到月球网关
发布时间:2020/03/31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挖掘出一种尚未建造的SpaceX货运飞船,用于向尚未发射的绕月轨道前哨基地运送补给品。 SpaceX的机器人Dragon XL是其主力Dragon太空船的圆柱形超大型版本,将作为第一批从NASA获得...
-
Spaces应用程序使人们可以参加VR中的Zoom会议
发布时间:2020/03/30
一个名为Spaces的新PC VR应用程序使用户可以从VR内部加入Zoom会议和其他视频通话。 该应用是根据最近发生的COVID-19大流行而开发的,该大流行已经使世界各地许多人在家中工作并使用诸如Zoom之类的虚拟会议...
-
汇盈医疗声称其AI可以从CT扫描中检测冠状病毒,准确率达96%
发布时间:2020/03/30
总部位于中国惠州的医疗设备公司慧英医疗声称已开发出一种AI成像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使用CT胸部扫描来检测COVID-19的存在。该公司断言,如果不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COVID-19的标准测试方法),...
在故乡,守护一库清水(保护区里的年轻人(15))
发布时间:2020/04/29 新闻 浏览次数:623
图为保护区工作人员在水上巡护。
丹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供图
核心阅读
在丹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活跃着这样一些年轻人:他们不少是修筑水库时移民的后代,如今又回到保护区工作。在日常巡护、水面清漂、水上执法等岗位上,他们尽职尽责,为守护一库清水出着一份力。
站在丹江口水库边上,放眼望去,清澈的水面,碧波流动。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这里的水质常年保持在Ⅱ类以上。
河南淅川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毗邻丹江口水库,该县大部分区域被划入丹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水源保护区。
在丹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活跃着这样一些年轻人:他们不少是修筑水库时移民的后代,如今又回到保护区工作。在日常巡护、水面清漂、水上执法等岗位上,他们尽职尽责,为守护一库清水出着一份力。
护林员马伟——
结合祖辈故事,跟村民宣传水生态保护
马伟的老家在淅川县滔河乡,爷爷曾经参与修建丹江口水库大坝。2009年,水库进一步蓄水后,马伟一家移民到了河南漯河市。
故乡,总是让人难忘。马伟告诉记者,父亲时常念叨:咱祖辈都是淅川人。2017年,26岁的马伟选择回故乡,到丹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工作,成了管理处最年轻的工作人员。
丹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面积达6.4万多公顷,既有林地,也有水域。保护区管理处日常巡护任务很重。夏天巡山,绿草茂密,高过膝盖,马伟和同事手拿树枝,拨拉着前行。土蜂喜欢在地上筑巢,藏在草丛难以发现,踢着土蜂窝被蜇是常有的事。有一次,马伟不慎被土蜂蜇了七八个包,回去疼得一宿没睡着。
有一次巡护时,他发现了一只红嘴相思鸟,这让他高兴了好几天。如今,每年来丹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栖息的鸟类有170多种,其中包括中华秋沙鸭、黑鹳、白鹤等珍稀物种。
在保护区内,仍然有9万多居民生活在此。马伟经常结合祖辈的故事,跟村民解释水生态保护的道理。“保护好这里的生态环境,护好这库清水,反过来环境也不会亏待咱!”马伟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加入他们,成为护林员、护水员,巡护山林、水域。
执法员柴二虎——
舰队转业回来,加入水上综合执法大队
丹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半以上的面积都是水——水域面积达到3.3万多公顷,包括上百公里狭长的河道和部分宽阔的丹江口水库水面。为了保证南水北调输水水质,这里实行了最严格的管控措施,禁止一切水产养殖和水上餐饮,禁渔期也比一般地方要长。
如何将这些措施落到实处?淅川县库区水上综合执法大队没少费工夫。
“做过5年潜艇兵,每天和柴油、机油打交道,啥苦没吃过?”12年前,从舰队转业回来,23岁的淅川小伙柴二虎信心满满。可来到水上综合执法大队后,还是碰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
以前,河道沿岸和水库港汊,遍布大大小小餐饮船,废水废物、食物残渣直排水面,严重污染水质。为了取缔餐饮船,库区水上综合执法大队联合渔政、公安和乡镇工作人员想尽了办法。
“一条20米长的小船,摆上桌椅板凳,一天有上万元流水。”柴二虎说,要全面清退,难度可以想象。执法人员既严厉处罚制裁,又上门好言劝说,大船补贴上岸,小船勒令转行,历时两年,终于将餐饮船一条条清走。
“高的时候,浪头盖过大檐儿帽,水拍到脸上,一下子感觉天都黑了!”柴二虎在水面上巡逻时,经常会遇到七八级风掀起的两米多高大浪,吹得小小执法艇左摇右摆。他卷起裤腿给记者看,快5月份了还穿着秋裤,水面风大、湿气重。一到6月,气温又急剧上升,水面上无遮无拦,日头下一晒,执法艇能升温到40多摄氏度,“基本上几天晒掉一层皮!”
清漂人贾国衡——
水上清漂,每天重复上百次打捞动作
因为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丹江口水库实施水质保护十分严格。33岁的贾国衡是库区的一名“清漂人”。
皮肤黝黑,圆脸短发,穿着写有“清漂”字样的工作服,贾国衡在阳光下认真清理着水面的漂浮物。他是淅川县三川河湖治理有限公司的一名清漂工人。他也是水库移民,家搬进了城,他却又从城里来到了水边,清理、打捞水面上的漂浮物。
贾国衡说,每年汛期和拦闸蓄水的时候,水位上涨,淹没岸边的树木、杂草,它们就会在水面上漂浮,影响水质和景观,而带入的泥土则使水变浑浊,“泥土可以沉降,杂物则漂浮很久,必须及时清理。某种意义上,这一库清水也是我们清漂人捞出来的!”
站在清漂小船上,拿着杆长5米的网兜或者3米长的叉子不停地捞,这个动作,贾国衡一天要重复上百次。贾国衡说,看起来最轻的东西往往最重。一个轻飘飘的塑料袋看似用手指就能勾起来,可因为灌满了水,用网兜捞起来的时候却有十几斤重;一小节露在水面上的树枝,叉子叉住了就是拽不动,用船拖到岸边一看,才发现是一整棵树,最后靠柴油三轮车才给拉上岸。
每天重复同样的工作,贾国衡坦言,偶尔会有些无聊,可是看着库里的水越发清澈,“挺有成就感”。
上一篇: 农业农村部:乡村休闲旅游业逐步复苏
下一篇: 【战“疫”说理】科学抗疫彰显中国文明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