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脱发难题有新招:振东制药达霏欣推出“内服外治”方案,助力毛囊新生
发布时间:2025/07/24
近年来,随着生活压力加剧、作息不规律及环境因素影响,脱发、白发问题呈现年轻化趋势,成为困扰现代人的普遍健康难题。面对庞大的市场需求,传统单一治疗手段逐渐显露出局限性。近日,专注毛发健康领域22年的达...
-
“大健康”中医药技术壁垒下,振东制药靠“一问一答”成功破局
发布时间:2025/06/26
6月17日,中国药理学会党委书记杜冠华率专家团队赴振东制药开展专项技术对接,全国学会服务地方产业发展项目正式启动。此次会议聚焦中药现代化研发重难点,诚邀全国中医药专家共同讨论“大健康”新时代背景下传统药...
-
振东出题,专家解题:“大健康”背景 下,振东制药率先“破冰”!
发布时间:2025/06/25
6月17日,全国学会服务地方产业发展试点项目正式落地山西。该项目由中国科协主导,振东制药协办,研发总裁游蓉丽主持。旨在通过嫁接全国学会的学术资源助力山西地区药企实现技术升级,推动当地中医药企业集群全面...
-
振东集团资助范围辐射全国,形成”爱出者爱返”的闭环
发布时间:2025/06/11
在商业与公益的天平上,山西振东健康产业集团选择了后者——即便负债也要坚持的”变态慈善”。这家从太行山走出的民营企业,用32年时间构建起一套独特的公益生态系统,累计捐赠超10亿元,将”与民同...
-
“酷”大脑研究的扭曲观念扼杀了心理治疗
发布时间:2020/03/31
‘对于人类的每一个问题,总是存在着众所周知的解决方案-简洁,合理和错误。” 人类从来没有遇到过比了解我们自己的人性更复杂的问题。而且,不乏任何试图探究其深度的简洁,合理和错误的答案。 在我职业生...
-
SpaceX赢得NASA合同,使用新型Dragon XL工艺将货物运送到月球网关
发布时间:2020/03/31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挖掘出一种尚未建造的SpaceX货运飞船,用于向尚未发射的绕月轨道前哨基地运送补给品。 SpaceX的机器人Dragon XL是其主力Dragon太空船的圆柱形超大型版本,将作为第一批从NASA获得...
-
Spaces应用程序使人们可以参加VR中的Zoom会议
发布时间:2020/03/30
一个名为Spaces的新PC VR应用程序使用户可以从VR内部加入Zoom会议和其他视频通话。 该应用是根据最近发生的COVID-19大流行而开发的,该大流行已经使世界各地许多人在家中工作并使用诸如Zoom之类的虚拟会议...
-
汇盈医疗声称其AI可以从CT扫描中检测冠状病毒,准确率达96%
发布时间:2020/03/30
总部位于中国惠州的医疗设备公司慧英医疗声称已开发出一种AI成像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使用CT胸部扫描来检测COVID-19的存在。该公司断言,如果不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COVID-19的标准测试方法),...
致敬青春,致敬抗疫中年轻的逆行者
发布时间:2020/05/12 新闻 浏览次数:577
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80后”“90后”成为医护人员队伍和志愿者队伍的主力军。
他们在世所罕见的考验面前
与祖国同行
为人民奉献
在年轻的战场上
书写下属于自己的光荣印记
在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让我们致敬青春,致敬这些抗疫中年轻的逆行者。
1993年出生的李文琦,是在深圳工作的哈尔滨人,春节返乡回哈后成为社区志愿者。她说:“国家有难,我们‘90后’正值青年,身强力壮,应该往前冲。”图为李文琦(右)在检查往来车辆人员的手续证明。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摄
岗位就是“战”位
甘如意
24岁的甘如意是武汉江夏区金口中心卫生院范湖分院医生。武汉封城后,原本已经回到荆州老家休假的她,毅然重返武汉。1月31日上午10点,甘如意带着在村委会办理的临时通行证,背起装了饼干泡面的行囊,骑上自行车向武汉出发。从荆州到武汉,距离300公里,经历了骑自行车、搭车、步行。甘如意说,“我觉得医护人员就要像战士一样。疫情来了,医护人员就要冲到一线。” 历时4天3夜,2月3日下午6点,她终于到达医院。第二天早上,准时站在工作岗位上。
周静
38岁的周静是武汉协和东西湖医院副院长。2003年,正在深圳罗湖区医院实习的她,成为深圳最早面对SARS的医务工作者,今年,她又站在了抗击新冠肺炎的最前线。她说:“救死扶伤是我们的天职,如果我们都退缩了,患者怎么办?只有自己冲在最前面,医护人员才有信心有决心跟着我一起向前冲。”
周静(右)在社区开展病情筛查工作。湖北日报社供图
顾晓雯
“95后”的顾晓雯是江苏省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护士,她主动请缨上前线。她在给护士长的微信留言中写道:“我想去不是为了有一天能风光地回来,我觉得既然选择了当护士,我想为这身衣服做点什么。”
潘维伟
北医三院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队员潘维伟,在繁重的救治工作中度过了自己38岁的生日。他说,“虽然特别累,但是当看到病人渴望的眼神和对我们信任的神情,立刻浑身充满力量。对我来说,最好的生日礼物就是患者出院。真心希望疫情早日过去,武汉还是那个樱花缤纷的武汉。”
在抗疫前线,像他们这样的年轻人还有许多。生活中,他们是爱美的年轻人,是家人眼中的孩子。疫情来袭,他们穿上白袍,没有迟疑,没有退却,没有眼泪,成为最坚强、最勇敢的战士。
那抹温暖的“志愿红”
还有一群人,他们用默默奉献诠释志愿精神,用凡人星火点亮人间大爱,成为战“疫”中一道闪亮的风景。他们就是抗疫中的志愿者。
徐栋
家住武汉市佛祖岭街道顺民社区、今年刚满18岁的徐栋,在看到武汉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的专项招募志愿者信息后,毫不犹豫地报了名。“我年轻,身体很好,想为社区防疫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家人都非常支持。”抗疫期间,这个穿着“红马甲”往来奔忙的小伙子,成了社区居民信赖的人。石李峰 34岁的退伍军人石李峰来自安徽,大年初二的晚上,他勇敢逆行,赶往武汉火神山医院建设现场。“我会安装铝合金门窗、板房,做焊工也没问题,现场肯定需要我这个工种,去了就能帮上忙。”到达现场后,经过岗前培训,石李峰成为火神山工地的一名工人。
胡思同
“虽然还没有临床经验,但是我有执业医师资格。”“95后”临床医学本科毕业生胡思同报名参加了共青团吉林省委组织招募的青年防疫志愿者行动。给乘客量体温、为大厅消毒杀菌……每天,背着40多斤重的消毒装备,胡思同穿梭在长春龙嘉机场各航站楼之间,沉闷的防护服里包裹着汗水。虽苦虽累,他却很庆幸找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郑能量除夕夜,吃过年夜饭,“90后”小伙儿郑能量把母亲托付给亲戚,就开着自己新买的车,从长沙来到“很多人想要逃离”的武汉,守在医院门口,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
2020年2月5日,胡思同(右一)和队友做完消杀后的合影。新华社记者 颜麟蕴/摄
汪勇
35岁的快递小哥汪勇在新年的第一天,就接送了30名医护人员人。他说,“我送的不是快递,是救命的人啊。”
也是从那天起,顺丰小哥汪勇,变成了志愿者汪勇,每天义务接送医护人员。一个人的力量不够,那就组团服务。他组建志愿者团队,对接滴滴、摩拜等企业,满足金银潭医院医护人员的出行需求。
快递小哥汪勇搭建起医护人员后勤保障线。湖北日报社供图
华雨辰
武汉市青山区钢花小学“90后”音乐老师华雨辰,志愿到方舱医院担任播音员。走廊尽头的一角,一张1米多长的茶几,一个塑料板凳,便是这里的广播台。话筒前的华雨辰放慢语速,拉低声调,温柔甜美的声音在院区回响。这声音给了无数患者安慰和鼓舞。患者陈先生说,“虽然不知道这位播音员是谁,但她的声音真的很好听,让人感到很温暖。”
2020年2月2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湖北武汉举行国务院新闻办记者见面会,邀请在武汉疫情防控一线的普通工作者讲述他们团结奋战的故事,并回答记者提问。图为武汉市青山区钢花小学音乐教师华雨辰在记者会上。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摄
每一名党员干部都是一颗螺丝钉
疫情大考,重在基层,难在基层。社区是没有硝烟的战场,也是践行初心使命的检阅场。在这场大考中,年轻的党员干部经受住了考验,像螺丝钉一样,钉在社区(村)防控第一线,构筑联防联控堤坝。
彭婧
“你们都不用去,我去!”武汉市武昌区徐家棚街水岸星城社区发现第一例密切接触人员,谁配合医生、民警上门,为其测量体温?33岁的社区党委书记彭婧对社区工作人员大声喊道。她说:“我也怕感染,但再怕也不能退缩。如果必须有一个人倒下,那只能是我。”
黄恒
武汉市洪山区珞南街党政办公室工作人员黄恒,临危受命担任社区“临时书记”。他说,“关键时刻,我们要当群众的主心骨!”因为日夜奔忙,他突发腰椎间盘突出,疼痛难忍时,就躺在办公室地板上安排工作,只因放不下社区9000多位居民。
董李会
1979年12月出生的董李会是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城南高新园管委会卫生健康办公室主任。自1月23日以来,她一直连续在抗疫一线奋战,每天早上8点半上班,工作到深夜是常态。2月16日,因工作劳累突发急性心力衰竭,董李会倒在办公桌旁,第2天不幸去世。
就像《致敬社区英雄》这首小诗里写的:“不是社区工作者没有家,是职责让他们舍小家顾大家……”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新时代的青年们,已经勇敢地承担起了属于他们的使命和担当,给他们点赞,向他们致敬!
上一篇: 致敬守护生命的英雄